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 p区元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十四章 p区元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十四章p区元素(二)预习提纲
1、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N的成键特点。

3、N2的结构及性质。

4、氮的氢化物,主要是氨和铵盐。

氨的性质,铵盐的受热分解规律。

5、氮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分子结构。

6、含氧酸,主要是亚硝酸和硝酸的结构及性质。

7、硝酸反应性规律,硝酸盐受热分解规律。

8、单质P的结构及其变化。

9、磷的氧化物,结构和性质。

10、各类磷的含氧酸结构。

11、砷、锑,铋氧化物及其谁和我的酸碱性及其变化规律。

12、砷、锑,铋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和重要反应。

13、氧族元素一般性质,氧的同素异形体结构。

14、过氧化氢结构及性质。

15、单质硫的结构及变化规律。

16、硫化氢和硫化物,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的性质。

17、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其相应的酸的结构和性质。

18、硫的其他含氧酸结构。

第十四章复习题
一、是非题:
1、硫有六个价电子,每个原子需要两个共用电子对才能满足于八隅体结构,硫与硫之间又不易生成π键,所以硫分子总是链状结构.
2、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的酸性和还原性都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3、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4、双氧水具有四种反应类型: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歧化作用和生成盐类的作用.
5、臭氧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具有类似的V形结构。

中心原子都以sp2杂化,原子间除以σ键相连外,还存在∏34的离域π键。

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不同.
6、过氧化氢的分解就是它的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分解远比在酸性介质中快.
7、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的漂白原理是相同的.
二、选择题:
1、下列氧化物中单独加热到温度不太高时能放出氧气的是
A、所有两性氧化物.
B、所有高低氧化态复合起来的氧化物.
C、所有金属二氧化物.
D、所有过氧化物.
2、下列四类化合物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
A、硫酸盐.
B、硫代硫酸盐.
C、过硫酸盐.
D、连多硫酸盐.
3、硫酸
A、在水中全部电离.
B、与活泼金属反应都得SO2.
C、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单质.
D、上面三种说法都正确.
4、硫代硫酸钠
A、在酸中不分解.
B、在溶液中可氧化非金属单质.
C、与I2反应得SO42-.
D、可以作为络合剂(即配体).
5、水具有特别好的溶解性能是基于
A、水具有高的配位能力,即对电子对接受体及电子对给予体具有强配位能力.
B、水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使离子在水中的吸引力很小.
C、以上两种原因.
D、不能确定.
6、离域π键是由三个及以上原子形成的π键,不同于两原子间的π键,在三个及以上原子间用σ键联结的原子间,若满足以下哪一条件,则可生成离域π键
A、所有成键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所有成键原子都有一互相平行的p轨道.
C、这些轨道上的电子数目小于轨道数目的两倍.
D、以上三者.
7、气态的三氧化硫主要是以单分子形式存在,中心原子的杂化,成键及分子的结构为:
A、sp3杂化,σ键,三角锥体.
B、spd2杂化,σ键,平面正方形.
C、sp2杂化,σ键,∏46键,平面三角形.
D、以上三者都不是.
8、工业上生产硫酸不用水吸收三氧化硫,原因是
A、三氧化硫极易吸水,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B、大量的热使水蒸气与三氧化硫形成酸雾液滴.
C、液滴体积较大,扩散较慢,影响吸收速度与吸收效率.
D、以上三种都是.
三、填空题:
1、H2S + 4H2O2── ( )
2、Na2SO3 + 2H2S + 2HCl ── ( ) + 3H2O + ( )
3、2Mn2+ + 5S2O82- + 8H2O Ag+ ( )
4、2FeCl3(aq) + H2S(aq) ── ( )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在室温下H2S是气态而H2O是液体?
2、O3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它是反磁性的?
五、计算题
1、下述反应在298K时的△rH°为284.5KJ/mol 3O3→2O2 已知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0-54,试计算该反应的△rG°和△rS°
六、综合题:
1、已知一化合物是一种钾盐,溶于水得负离子A,酸化加热即产生黄色沉淀B,与此同时有气体C产生,将B和C分离后, 溶液中除K+外,还有D。

把气体C通入酸性的BaCl2溶液中并无沉淀产生。

但通入含有H2O2的BaCl2溶液中,则生成白色沉淀E。

B经过过滤干燥后,可在空气中燃烧,燃烧产物全部为气体C。

经过定量测定,从A分解出来的产物B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变成气体C的体积在相同的体积下等于气体C体积的2倍。

分离出B和C后的溶液如果加入一些Ba2+溶液,则生成白色沉淀。

从以上事实判断A至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有关思路及反应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