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C.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当之无愧慷概淋漓锋芒毕露相得益张B.妇孺皆知养精蓄锐来势汹汹肆无忌惮C.荒草凄凄小心翼翼珊珊来迟嘎然而止D.孜孜不倦人迹罕至迫不急待气势磅薄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C.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5、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B.③④②①⑤C.③⑤④①②D.④①②⑤③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名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默写)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请完整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文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静:______②无以:______③险:______④枯落: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月亮村的月亮吴小军①月亮三年没回他那粤北深山里的家了,他已经在邻近深圳的一个小县城安了家,实现了进城的梦想。
前几天突然接到村民小组长从家乡的县城打来的电话,说他爸有些不得劲了。
月亮决定,趁着中秋请假回一趟,把母亲去世后一直不肯离开村子的老父亲接过去住。
要不,还真拿不准啥时才回家。
②一跨上山坳,他就真切地想起了老人讲的月亮村的名是怎么来的了。
真是好大个月亮!就这样银光光、亮爽爽、突兀兀地从两座大山坳处撞入他的眼帘,撞入他的心房。
③“我回来了!”坐了几个钟头的火车,坐了一个多钟头的汽车,坐了近一个钟头的小四轮,又走了一个钟头的山路的月亮,忘了所有的疲惫,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
④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
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
广财的孩子在城里上民办学校,前些年他爸也没了,他可能有四五年没回村了。
⑤月亮沿着那条走了三十多年,眼下却觉有些陌生的小路下坳。
陌生?是呀,怎么就陌生了呢?是三年没走了?哦,是杂草太盛了,反射着月光,银灿灿的一片,草间这条由乱石铺成的小路,显得瘦了。
⑥下了坳,有一片稍缓的坡地,错落着几座屋子,分别是广发、兴利、黑牛、中坤等人的家,除了兴利是木工,其他几个原先也和月亮一起做泥水工、杂工,后来各自分开,也不知散落到哪处去了。
一路上,经过了秋英、亚菊的家,屋子的窗都黑着,想是也没人在屋。
这些年,村里的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陆陆续续飘进城里去了,有大城市,也有县城,最差的也到镇上去了。
去了,也慢慢扎下了脚跟。
大家都不愿意回来。
⑦又转过一个山包,是一大片连着的庄稼地,现在全荒了。
转过得水家,月亮看见祠堂了。
守祠堂的孤老头七叔公会点香火。
都是岁月,都是故事。
前些年,祠堂香火很盛,除了年节、醮会,村里红事、白事都在那里上香鸣炮,禀告先人。
祠堂,是一个村的中枢,是圣地哩。
月亮想起了官厅前面两块石碑上刻着的字:月出满地水,云来一天山。
今天是十四,往年这时候,祠堂已经开始祭祀的一些仪式了,而眼下,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⑧还真有个孤独的人影。
一身黑,佝偻着腰,像村民常用的钩刀。
一勾一勾地,这个黑影,正从这一汪亮光里走到另一汪亮光里。
⑨“爸!”月亮吃了一惊,“爸,你在这干啥哩?”⑩黑影稍稍抬起了头,还是钩刀一般站着。
又低下了头,将手里一个东西放在祠堂与风水塘前面那块大坪的一汪亮光里。
⑪顺着父亲的手,月亮发现,这一片亮汪汪的全是碗、盘、碟、缸之类的容器,全都装着水,从风水塘前一直排到大坪,整整齐齐地,足足有几千个。
天,这是将村里每家的吃饭的家伙都收来了呀?⑫显然,父亲在用这些东西到塘里盛了水,又摆到了这地上。
⑬“爸,你这是干啥呀?”⑭“月亮,那么多月亮。
”父亲指着那些碗盘碟缸。
是啊,每个碗盘碟缸里都有一个月亮!“月亮圆了,我儿子该回来了,全部人都该回来了……”父亲喃喃地说。
⑮月亮一把抱住父亲,一阵心酸:“爸,我回来了!”⑯祠堂的侧门咿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黑影,像月亮父亲一样的钩刀般的身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七叔公,他就住在祠堂的侧房。
他吃力地张了张嘴:“呀,是月亮回来了。
”⑰七叔公说:“村里就剩我们俩了。
”他望着天上的大月亮,“你带他走吧,就剩我和它了……”⑱银子似的月华笼罩着村庄,梦一般美丽。
⑲月亮不由泪流满面。
(有删改)(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
(从描写角度)②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弧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从修辞方法角度)(3)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月亮村的月亮”有何妙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文中人物月亮、广发、兴利、秋英等说说你的心里话。
2、人工智能2.0①“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
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称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
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⑨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
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⑩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⑪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⑫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
⑬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节选自《读者》,有删减)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它的能力?2.第④段中加点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⑥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AI会控制人类吗?为什么?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引用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