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概况、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同时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五代十国乱悠悠。
经过了50多年的藩镇割据混战,中原王朝又迎来了统一的曙光。
那么,是谁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新王朝建立后又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今天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师在多媒体上放映关于宋朝建立概况的问题,让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1.宋朝建立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②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
①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②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实施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
2表现:
(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力编纂图书,尊崇儒学。
(4)宋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且升迁迅速。
3影响:
(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降低,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三、课堂小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课后探究
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产生的影响对当今发展有何启示?
四板书设计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对应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