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诗歌中的慎独精神
【文章缩略图】
一个人要做到慎独实属不易。
当然,慎独之人,已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
这种人,有生活大气度,有忘我精神,有站立高处统率的特质,做事张弛有度,经常切中事情关键位,柔韧有余地把事情处理好。
应该说,左右共事人,难免有集体观念不集中,跑调,麻痹,偷懒,意志力松动现象,考验慎独。
正所谓每一场戏曲不变地做,不同的赏客反响不一。
赏客也只有成为真正的粉丝,每一场相同的戏曲表演者才不会演得厌倦,淡出活力,而融入赏客便成了一件令人鼓舞人心之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同样适用表演者和赏客。
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交换角色,将心比心,以物换物,身体力行,情理交融。
这样,人生舞台才会玩转得多姿多彩,台上台下才会连成一片。
人生难道不是演员和赏客交替表演的舞台?慎独是舞台的一面旗帜,是舞台流动的主旋律,是演员和赏客的样板,是聚光灯,是独木桥,她不强调包装,素面平身,光明磊弱。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要注意从语言、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切入作答。
第一问考查典故的出处,考生可结合对“人乞祭余骄妾妇”的理解(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从而联系到所学课文《齐人有一妻一妾》。
第二问可结合《齐人有一妻一妾》所表现的主旨以及作者身遭贬谪的遭遇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