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之美》课件
•禅,是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
3.探究讨论 交流提高
作者说“浓 是一种生存方式。 淡,也是一种生 存方式“,你认 为二者相冲突吗? 作者怎样看?
方你 淡 式希 , ?望 也 为自 是 浓 什己 一 是 么是 种 一 ?怎 生 种 样存生 的方存 生式方 存”式 。
“
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淡,蕴涵着人生的智 慧。它是进取中的从容自如,荣辱不惊,乐观 豁达。淡,不是让我们消极,不是教我们漠然, 而是让我们除去心头的浮躁,不要为人世的浮 华迷失了双眼。
之
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工笔画
水墨画
油画
清淡的茶
浓郁的咖啡
⑴作者由各层面淡美的阐述转入对人生的淡美境 界的阐述是如何过渡的?
——过渡句: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⑵作者从哪些角度谈了对人生层面的淡之美的理解?
——感情、交往、名利等
⑶哪一句话最能代表作者的主观倾向?
——淡一点,于身心更有裨益。
亲情、友情是同学们目前面对的主要情感。你 认为与朋友交往应该看得浓好还是淡好? 辩论: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作者观点: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清澈、纯 净,无昵无隙。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
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处 理好浓和淡的关系。对此,作者认为应 该怎样对待?
生活中还有哪些淡之美令你心动?
如何在自己的 生活中把握淡之美
三、小结
课文主旨: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人生在世, 如果能求淡之美,得禅之趣,将是一 件快乐的事。
四、拓展阅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就不会 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 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宁可淡一点的好。 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 为而不强为之。
恬淡生活观
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 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 一种的积极。
⑶为什么恬淡的生活方式于身 心更有裨益?
人与人之间恬淡自如的相处方式更
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关系。
淡然面对各种欲望可以免却许多不
必要的烦恼,活得更加从容自如。
⑷
作者在最后将淡之美提升到禅的层 面,淡与禅有着怎样的关系?
禅语: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
以
便回旋。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 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五、作业
任选一题写一篇短文 1.《我身边的(心中的、欣赏的) 淡之美》 2. 仿写 《 ___之美》
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 盐城。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长篇小说 《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花 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其中《之一》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 《第一杯苦酒》(其中《月食》获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没意思的故事》、《电梯 谋杀案》《洁白的世界》《都市的黄昏》、 《涅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上世纪九 十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出版 过《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楼外 谈红》《淡之美》《大雅村言》(获第二届 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中国文人的 活法》、《李国文说唐》、《文人遭遇皇帝》 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