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地图编制_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专题地图编制_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线状符号法
2.3.1 基本概念
线状符号法是指表示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 的物体符号。地图上常见的有:水系、交通 网、境界线等 在专题图上主要表示一定范围内专题要素 的主要方向。如地质构造线、山脉的走向、 气象上的锋等
第三节 线状符号法
2.3.2 特点
线状符号用颜色和图形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
2.5.1 概念
亦称区域法或面积法。是用轮廓线、着色、晕
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
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成片的分布范围。如:
煤田、森林、油田、沙漠等。这种要素必须分 布在较大面积上,才能按地图比例尺充分显示 出来
2.5.2 分类
区域范围界线可以是精确的,也可以是概略的 精确范围是尽可能精确地勾勒出要素分布的轮廓线,概略
质底法着重于表示质的差别,一般不直接表示数量指标。 由于常用底色或其它的整饰方法来表示分区之间的差别, 所以称为质底法。常常用于土壤图、植被图、政治行政 区划图、自然区划图、经济区划图等
2.4.1 质底法
(2)制图步骤
按照专题要素的性质决定要素的分类、分级 勾画出分区界线
拟定图例,用颜色、网纹、字母等表示各种类型
数量——大小
内部组成——结构
动态发展变化——扩展
2.2.2 定性数据的符号表达
呈点状分布的要素,其定性数据的表达主要通过 形状和颜色来实现
(1)符号的形状
几何符号
文字符号 艺术符号

象形符号 透视符号
定性数据的符号表达
符号名称 几何符号 文字符号 象形符号 优点 缺点
y x
绝对比率
2.2.3 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3)连续比率符号与分级比率符号
连续比率: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有一个一定
大小的符号代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符号大小与其 所代表的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如果每个符号的面积 与它所代表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比率关系,则称为绝对
连续比率。如果在绝对连续比率加上某种条件,则称
2.2.3 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2)绝对比率符号与条件比率符号 比率符号又分为绝对比率符号和条件比率符号。
无论是绝对比率还是条件比率,都可以是连续
的和分级的,所以,从理论上讲比率关系可以
区分为绝对连续、条件连续、绝对分级、条件
分级四种关系
2.2.3 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绝对比率符号是指符号大小(面积)和所表示的专题
在质底法图上,图例说明要能够详细的反映出分
类的指标、类型的等级及其标志,并注意分类标 志的次序和完整性。选用颜色时,力求使在质量 方面类型近似的制图现象采用相近的颜色
2.4.2 等值线法
(1)概念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可以表示地面和空间连续分布,且均
匀渐变的现象,并能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 任何一点的数值和强度
第六节 分散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 方法——点数法
2.6.1 概念
在图上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专题
要素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叫 做点数法
亦称为点值法或点法,广泛应用与表示人口、农
业、畜牧业等专题图上
点子的大小和所代表的数值由地图的内容确定。
一般适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 可以反 映现象的集中或分散程度
2.1.3 各种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对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反映可归结为两种空间分布
实在的测量空间:主要反映现象的空间定位、
分布和范围
抽象的概念空间:符号反映质量特征和数量指
标,符号颜色表示属性,大小反映数量或等级
第二节 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 ——定点符号法
2.2.1 基本概念
定点符号法,简称符号法,是采用不同形状、 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各个物体的 数量与质量特征的方法
2.1.1 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
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
点状分布或面积很小(只能在地图上以点表示),
如城市、矿产资源地等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如河流、道路等 呈离散或连续的面状分布

间断成片分布的,如湖泊、森林、沙漠等
大面积分散分布,如人口分布、某种农作物种植等 连续分布且布满整个制图区域,如土地利用、土壤 分布等
符号准线的确定方法:
符号的比率基数时,主要考虑专题要素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以及专题要素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
利用公式D=axm 确定,其中D为要确定的符号准线,x是计
算要素与基准值的倍数,a为具有长度单位的常数。m为条 件指数。当为绝对比率符号时,m=0.5
25 20 15 10 5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2.4.2 等值线法
(2)特点
用于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内的各种变化渐移的现象 每个点的数量指标必须是同一性质的。数据来源等必须一致 单独的一条等值线只表示数值相等各点之间的连线,不能表
示某种现象的变化情况,只有组成一个系统以后,才能表示 现象的分布特征
等值线间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这样有利于利用等值线的疏
特征
线状符号一般不表示数量指标,符号的粗细
只表示质量等级差异
专题地图上,线状符号有的描绘于中心线,
有的描绘于物体的某一边
第四节 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面状要素的 表示方法
对于布满制图区域的现象,其表示方法有质
底法和等值线法
质底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我们可
以称之为定性数据的表示方法
范围是仅仅大致表示出要素的分布范围
没有精确的轮廓线,这种范围法常常不绘出轮廓线,而仅
用散列的符号或仅用文字、单个字符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
当用散列的符号图形表示要素分布的概略范围
时,该类符号完全没有定位意义,仅仅是概略 表明要素的分布范围。不过这种范围一般较小, 比较分散,是一种面积的概念,故称之为“区 域符号”
为条件连续比率
2.2.3 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3)连续比率符号与分级比率符号
除了连续比率之外,可以采用分级比率,即对专题要
素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级,使符号的大小在一定的范围 内保持不变。绝对分级符号的面积与数量指标的分级 平均值(或极限值)成绝对正比关系。在实际编图中, 较多的采用条件分级比率
2.2.3 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等值线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我们
把它们归为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
2.4.1 质底法—质量特征的表示方法
(1)概念 质底法又称质别底色法。是把全图区域按照专 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类型的分布范 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 纹(乃至注记),以显示连续分布且布满整个 制图区域的现象的性质的区别
要素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正比关系。在采用绝对比率符 号时,由于要精确计算表明每个数量指标的符号面积,
所以必须规定符号的准线和比率基数
符号的准线是指确定符号面积的基准线,如圆的直径、
三角形及其它图形的高或底边长。由于符号的准线长 度的平方和符号面积成正比,所以专题要素的数量指 标必须与准线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密程度来判断现象的变化程度(如等高距)
2.4.2 等值线法
等值线与分层设色相配合,以表示现象的质和量的变化特征
以及其明显性
等值线可直接加注数量标记,无需另作图例
等值线不但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指标,而且可以反映

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现象的移动 几种现象的相互联系
第五节 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要素的表示 方法——范围法
分级比率的优点:确定相应符号大小的工作量大
为减轻,简化了相应图例,方便了读者,一定时 期内仍能保持地图的现势性,在编图工作中广为 应用
缺点是:不能表示出同一级别内专题要素在数量
指标上的差别
级别划分:等差分级与等比分级
2.2.4 符号的结构
(1)单一符号
一般简单的符号
(2)组合符号 把符号划分为几个部分,以反映专题现象的结构。例如 表示某一旅游中心的符号,就可以根据其所拥有的各种旅 游设施的组成划分为几个部分,用符号内部的分割比例表 示。圆形符号和环形符号最为常用。如图2-5所示 (3)扩张符号 用于反映专题要素的发展动态。常用外接圆、同心圆及 其他同心符号,并配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各个时期的数 量发展变化
2.2.3 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
在确定符号的大小时,必须首先确定其比率基数(准
线为1 mm的符号所代表的数量指标)。比率基数的大 小影响着地图内容的表示,亦影响到负载量。在确定 例:用圆表示城市人口数量的大小, 10万人时圆
的直径是1 mm,使用绝对比率表示时,50万人 时圆的直径为:D=1*(50/10)0.5=2.236 mm
定点符号法
符号应尽可能配臵在这些物体实地位臵的相应
点上,符号的大小不代表物体依比例尺表示的
分布面积,一般会超过其实际面积
专题地图上的点状符号一般只以其中心点位臵
表示测量空间定位信息,符号图形则表示概念
空间的数量、质量特征
当符号叠合时,用相互交叠来表示
定点符号法
分布——位臵
质量——形状、颜色
2.6.2 点子的布点方法
点子的布点方法可以分为均匀布点法(统计方
法)和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
2.6.2 点子的布点方法
定位布点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 在大比例尺图上,只要有详尽的资料,就可以比较准确的
范围法的精确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图的用途、目的、地
图比例尺、以及制图资料的详细程度,尤其是要素的 分布特征
范围法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渐进性,一般不强调表
示数量指标。不同时期现象范围的重叠和变化,可以 显示现象的发展变化
范围法具有简单、明确的特点。可以作为单独的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