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之表意不明类型病句之表意不明类型一、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一)指代不明(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04 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05 年黑、吉、桂高考卷)(3)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05 年湖北高考卷)【注】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 ?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
“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二)对象不明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92年“三南”高考卷第11题A项)【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二、多义词(短语)造成的歧义一是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1)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19 年世界杯足球赛。
(03 年全国高考卷第6题C项)【注】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 ; 另一个意思是“看不着(zháo) ”二是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
(2)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 日前去汇报。
(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注】“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 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三、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 ,即读音两可。
(1) 到2019 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注】“还”读“ hái ”,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 读“ huán ”,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
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四、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作多个词性处理,那么可能产生歧义,即词性两可。
(1) 我要炒/ 肉丝,你把油拿来。
( “要”是能愿动词)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要”是动词)(89 年全国高考卷第17 题)(2)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注】“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 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 解释。
五、停顿不同会带来多种理解(一)由于句子中缺乏必要的标点断开而引发的不同语法结构(1)这份报告我写/ 不好。
(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 写不好。
(没有把握)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你/ 说不过他也得说。
(一个人说)你说/ 不过他也得说。
(两个人都得说)(89 年全国高考卷第16 题)(2)政府有关部门明令/ 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03 年全国高考卷)【注】停顿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 ; 停顿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二)中心名词前有多个定语(7)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 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A项)【注】上述画线的两种不同停顿带来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灯笼作为礼品是“今天得分最高的”,另一种是嘉宾是“今天得分最高的”。
( 三) 定语修饰用“和”连接的多个中心名词(12) 本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杨凡和刘星一起到边疆地区去,参加扶持发展文化事业的志愿服务活动。
( 四) 短语结构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13) 咬死/ 猎人的狗。
【注】本短语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猎人的狗被咬死”; 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狗咬死了猎人”。
( 五) 施事者不明引发的歧义(14)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注】①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已有准备的。
进攻者是以色列。
②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 是早已有准备的。
进攻者是巴勒斯坦。
因此按照①可写成:对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是早有准备的。
按照②可写成: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是早有准备的。
六、标点符号不当引发的歧义(1)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 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04 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注】由于第二个逗号的存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既可以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也可以指“索尼公司的产品”。
改法有多种,其中要表达是“索尼公司的产品”,只需要去掉第二个逗号; 要表达是“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则只需在“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的前面加“该产品”七、重音两可说话时重音不同( 在书面语里不会出现),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
(1)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注】“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 “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八、说话时同音词引起的歧义(1) 产品全部合格。
产品全不合格。
病句之表意不明类型练习1、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 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2、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 适当地增加饮水” ;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 增加饮水”)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4、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5、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6、今年4 月23 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解析】C 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可作两种理解:“全国/ 几十个报社/ 的编辑记者”,“全国/ 几十个/ 报社的编辑记者”。
7、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广东卷)“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 ?表意不明。
8、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有歧义和重复,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9、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
10、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11、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12、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13、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14、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
15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16. 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看了“病句之表意不明类型”还看了:1.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类型分项讲解之表意不明2. 高三语文考前指导高三语文应试指导3. 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复习资料4. 病句之表意不明类型5. 病句修改分类练习之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6. 表意不明病句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