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它给人高雅纯洁的感觉,
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当中国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
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
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
有之美。像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都是典型的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
一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这国的文化的影响的。中国传统文
化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像"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等
思想和理念都是中国和谐思想的体现。中国古人以阴阳五行揭示宇宙
万物的形成与繁衍的原理,这样一种哲学观必然以自然与人、个体与
社会的统一作为前提,力求从这种统一之“和”中去寻求生存之道、
社会发展之道。“和”即是美,这种观念便是从上古时期就形成的审美
意识特征,从此影响中华文明几千年。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中
国古代的“和”的思想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体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其审美之“和”。
人类在音乐听觉审美上形成音韵协调和畅的音声之“和”的观念,
并非偶然。古人认为音律的产生来自于自然之阴阳五行,对音律的了
解有利于掌握农事等自然规律。所以古时人们的音乐活动并不是纯艺
术的意义,而是感悟自然寻求与天合一的途径。古人还发现十二律可
以通过数字运算而求得。从我国先秦时期出土的乐器实物中,我们可
以发现古人很早便在管乐器上发现了这一音数规律。在对乐器进行观
察和演奏后,可以很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发现音高与数字的关系,即音
高与管长度成反比。十二律之间就凭借着“三分损益”数量关系能够
辗转相生,一阴一阳,一浊一清,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所谓“三分损益”,
即“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在人的音乐听觉尺度的谐和感建立之后,人对音乐谐和感性认识的进
一步发展,便是音阶的谐和感。根据文献记载,古时就出现了以“徵、
羽、宫、商、角”排列为序的五声音阶形态,即为现在的“56123”。
表达古人的音阶谐和审美观念。同时在弦管乐器的乐学实践中也产生
的以简单整数比为谐和的音乐听觉审美观念,这意味着音乐审美谐和
观念的确立。这里的“和”,虽是以律调节音高的行为而言,但由此“律
和声”的行为所建立起来的音阶,无疑具有“和”的意义。虽然,我
们的耳朵有趋向谐和音程、旋律的一面,但是,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就不
会有动听的音乐,所以要把高低快慢、长短、清浊不同的各种声音统
一起来才能悦耳。这些看法都说明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
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叫做“和”。
接下来我们在看一看我国古典音乐在情感意志方面的“和”。
除了强调多样性的统一之“和”,我们更要知道“和”的另一层
含义即是李泽厚先生所说的恰到好处,也就。是“度”。艺术或任何成
功的创造都有赖于掌握这个“度”,这是中国辩证思维的要点 。《左
传·昭公二十一年》也记述了伶州鸠反对周景王铸大钟的事,他认为
钟的声音要大小适度,小不至于听不见,大不至于为耳所受不了,这样
才能达到“和”,给人以美的感受。否则,不但不能给人美感,听久了反
而会使人发生疾病。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和”在这里所体现的又
一种内涵,即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音乐来沟通、联络人之间的情感意
志,并使之处于一种谐和状态。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整个宇
宙是由阴阳对立统一所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乐”的“和”之
美正是宇宙“和”之美的表现。所谓“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
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也就是说“和”能实现“物得其常”,
亦即阴阳协调,万物都按照它的规律和谐地生产发育。正因为这样,他
认为把这种“平和之声”通过各种乐器加以演奏,就能达到“气无滞
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社,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甚
至能够达到“和神人”,即“神是以宁,民是以听”的地步。
中国的古典音乐很多,《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典雅
优美的抒情音乐,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
谧甜美天地。在优美的音乐中我看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冉冉升起的
月亮,柔美的杨柳,江面上荡漾着的小舟大自然好像将其迷人的艳丽、
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其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
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与唯
美的感染力。其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
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
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优美的
意境,流畅的韵律,严密的结构,变化的主题旋律,层出不穷的新的
因素,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
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达到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
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
《春江花月夜》让我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乐曲的情感是那样
丰富、那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
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与蕴藏,将画意、
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
珑透彻的诗境,从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
这就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美之所在,它使人在音乐审美的精神体验中,
上升到人与自然、社会谐和统一的更高审美境界。它或者是一种人与
自然关系谐调相顺的体验,或者是一种对生命本体的超越而达到某种
无拘无碍、和乐自得的精神境界也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审美体验中
一种最富美学意义的审美境界。

姓名:董丽丽
学号:0711101016
班级:07小教数学(一)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