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音乐赏析
摘要: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古典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
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
永恒、浪漫、温馨。《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典音乐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梅花三弄》、《夕阳箫
鼓》、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
单《汉宫秋月》、《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沉浸其中,再加上由传统乐器古筝、古琴、琵琶的演奏,声音
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 《高山流水》 传统乐器 古筝 古琴
1.典故
《高山流水》这首乐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
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后人有诗赞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
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但俞伯牙是晋国的大夫,钟子期却是楚国的
樵夫,两人虽然国别不同,地位悬殊,却都精通音律,酷爱琴艺,堪称古代的两位音乐家。
两人萍水相逢,即由于“知音”而结交为“契友”。

2.版本派别
作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
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
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2.1山东筝派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
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
朴古雅。

2.2河南筝派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
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
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
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
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2.3浙江筝
浙江筝派的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
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
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3.《高山流水》谱本
此曲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3.1琴曲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
作。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
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运用了“泛音、
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
磅礴。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
起,在人间广泛流传。

3.2筝曲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
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
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
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
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
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
完全不同。

4.乐器
古琴与古筝两种乐器完全不同。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弹拨乐器,不同点是古琴七根弦,
古筝二十一根弦。

4.1古琴
古琴构造: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
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如左图),就可说是通身
是韵。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
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
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
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
腰,有尾,有足。

4.2古筝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如右图)。长160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
米,最早有5根弦,后来逐渐发展为12、13、16、21弦,现在还有24弦和26弦筝,常
用的为21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器类的"
有码乐器"。
音色也完全不同,古琴音色浑厚,古朴
平和。古筝清脆流动,优美淳厚。古人说琴
棋书画,其中琴即是指古琴。但个人以为古
琴雅致,古琴是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筝却是
食得人间烟火的。

5.乐曲赏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
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
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
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
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
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
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
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
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
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
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6.启示
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
掺杂任何烦恼忧愁。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当音乐弹奏的那一刹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是水、是叶落、
是冬雪、是千古生命中那一份说不出的感动。古典音乐用纯净、朴素洗去这个世界的纷繁
杂乱,用缓缓美妙的旋律去淡化这个世界的嘈杂,让我们的生活动静平衡、更加美好和谐。
旅美大提琴家王健说得好:“喜欢流行音乐是一时的事,喜欢古典音乐是一生一世的事。”
除此之外,《高山流水》也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有种
让人安心的感觉。仿佛在启示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我们所对待的人和事
物,亲近自然。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那种超脱平和,抚琴者与大自然的那种高度
默契与和谐。仿佛预示着我们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内心平和、纯净。悠幽之情寓表
于琴声之中,将天地万物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而我们听琴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听,更多的
是感受和思考,一种心灵的聚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们需要这种内心平和。即使
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毫不惧怕,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 1] 易存国著.《中国古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11 月第1 版.
[ 2] 周耘编.《古筝音乐》《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年11 月第1 版.
[ 3] 童宜风, 李远榕编著.《古筝入门》.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年12月第1 版.
[ 4] 刘海清整编.《古琴台》. ( 古琴台风景区内部资料) .
[ 5] 袁静芳编.《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年3 月第1 版.
[ 6] 李萌编《. 优秀古筝曲精选与解析》( 含各类考级悔是曲目)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 年9 月第1
版.
[ 7]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华乐出版社编辑部合编,《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 一) 》.2003 年10 月第1
版.
[ 8] 李萌编选.《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年1月第1 版.
[9] 张熙莹.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J]. 芒种,2013,(09):113-114.
[10] 付娜. 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J]. 艺术科技,2013,(03):143.
[11] 张庆华. 浅谈河南弦索乐中的古筝音乐艺术——以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为例[J]. 科技风,
2011,(06):222.
[12] 张维. 高山流水觅知音——浙派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J]. 商,2014,(06):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