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船舶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火灾发生后,船方一面组织船员自救,关闭舱盖板抑制 火势;一面向消防队报警请求支援。与此同时,上港一
区组织工人立即抢卸第二、四货舱的砂பைடு நூலகம்,预防第三货 舱火势向毗邻货舱蔓延。11时30分左右,港监消防队 “港消3号”船接警到达现场。指挥员了解到第三货舱 曾用水灭火失败,关闭舱盖板后,尚未用过其它灭火剂。 为能掌握舱内火灾情况,立即派了3名消防员,佩戴氧 气防毒面具深入舱内侦察火情,其中1名队员深人到舱 底后晕倒,另1名队员在救助中也相继晕倒。情况紧急, 现场指挥员下令开舱救人。打开舱盖板后立即用水枪射
(三)蔗糖在缺氧的情况下,因其本身含有少量的氧, 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因此在扑救时,
应特别注意防止人员中毒。另外,食糖的比重为 1.588,易溶于水。火灾扑救时应最大限度控制用水, 否则射水越多,造成的水渍损失也就越大。最理想的 灭火方法是用二氧化碳封舱灭火
“艾瓦杰”号特大型油轮
船舶概况 “艾瓦杰”号油轮1975年建造于联邦德国,总长351.2
值16490千焦/公斤,爆炸浓度下限15—19克/立方米,最 大爆炸压力0.39MPa,最小点火能量30毫焦耳,接触灼 热物体,容易被引燃。食糖还具有自燃性,如蔗糖在闷热 潮湿的条件下,易分解发酵产生热量并挥发出易燃的酒精 蒸气,当积热不能散发,并达一定程度后即可自燃。 。
(二)初起火灾施救不当,报警晚贻误战机。火灾初起 时应使用灭火器灭火,也可用衣服等物轻轻覆盖住火 源,采取窒息灭火法将火扑灭。而采用手拍脚踩的灭 火方法时,要十分注意由此而产生的机械性冲击力和 高压气流,否则会将火星或火焰抛向四周,造成火势 跳跃性蔓延。另外,考虑到糖包发生火灾时蔓延速度 快的特性,在进行自救的同时,要立即向消防队报警, 而船上人员是等自救失败后才向消防队报警,这时火 已燃烧了30分钟左右,这样既扩大了灾情又给施救带 来了难度。
水驱散舱内烟雾,救出受伤队员后,水、陆消防队集中 力量一起射水,围舱灭火。15时35分,大火被扑灭。
起火原因
“新凯”轮火 灾是由装卸工 人在船上装卸 货物时违章抽 烟,将带有明 火的火柴棒扔 在糖包上,引 燃装糖的麻袋 所致。
经验教训 (一)装卸麻袋盛装的糖包时必须严禁烟火。织编麻袋的麻
图瓦卢籍“檀嘉”轮原油泄漏火 烧珠江
基本情况 1995年8月20日8时30分,“檀嘉”轮在靠泊广州港新港卸油站码头时,
船的左前部与码头碰撞,致使船的左舷裂开一个洞口1.5X4米,舱内 约150吨原油泄漏到珠江,并顺水流至下游的广州港西基、新港、集装 箱、新沙等公司的码头水域,珠江河面顿时形成一条长达3、4公里的 油龙。9时,广州港公安局接警后,立即派出“穗港消1”号公安消防船 赶赴事故现场实施监护。广州市政府、广州港务局、广州海事局、广 州港公安局等领导也都迅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并采取了六项应 急防范措施:一是广州港公安局消防大队派2艘消防船在所涉水域巡逻 监护,防止其它船只靠近油码头;二是用围油栏把泄漏的油轮围起来, 尽可能减少原油扩散;三是迅速抢卸“檀嘉”轮上的原油;四是通知 沿江单位和有关船舶做好应急防范措施;五是派出污油回收船沿江收 集浮油;六是待“檀嘉”轮卸完后立即驶离码头,到锚地等待处理。 至10时25分,浮油聚集珠江与东江交汇处,即集装箱公司码头7、8泊 位的江面上,浮油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于一过往民船将未熄灭的炉 渣倒人江中,引发江面浮油大面积燃烧。
米,型宽55.4米,型深28米,320000载重吨;共有6 层上层建筑。该轮在1989年两伊战争中受导弹袭击, 艉楼驾驶台、机舱被毁,失去动力和操作控制能力, 被我国一家公司作为废钢船买进。1989年3月19日,该 轮被拖至浙江舟山市野鸭山锚地,后拖至定海区五奎 山拆船厂拆船解体。
火灾经过
1990年3月12日14时15分,工人在拆船解体气割板板时, 气割枪喷出的火焰引燃了艉部油舱挥发出的油气。火灾 初期阶段,现场工人用CO2灭火器和水进行扑救,自救 没有成功。由于该轮油舱里的底脚油沉积厚达数米,燃 烧十分猛烈,火焰从舱口喷出高达数十米,几公里外能 听到爆燃的呼肃声。因火势凶猛,灭火力量不充足,对 扑灭特大型油轮火灾又缺乏一定的经验,一时难以将大 火扑灭。经现场指挥部研究,决定采取“先控制火势, 阻止蔓延,防止爆炸,后灭火”的措施。对未着火的相 邻油舱出水冷却,有效地阻止了火势蔓延,又在起火油 舱的两舷船旁板上各切割一个1米X2米的大洞,让大量 油蒸气在两舷洞口处吹散,防止了爆炸。最后集中灭火 力量将大火扑灭。
国外篇
索马里籍“新凯”号远洋万吨货轮火灾
装载概况 1975年3月24日,该轮在广州黄埔港装载麻袋包装的白、
赤砂糖9750吨驶往上海。3月30日07时30分,靠上海港 第一装卸区东昌码头2号泊位等待卸货,08时,工人 开始卸货作业,至3月31日06时,已卸3914吨砂糖。·
火灾经过
3月31日11时许,该轮第三货舱还剩1265吨白砂糖第二 货舱右侧约剩62吨砂糖。这时,前来支援卸货的上港 四区装卸工陈某、章某在第三货舱内作业时抽烟,陈 某随手将点烟用的火柴棒扔在糖包上,因火柴棒上的 明火未熄,当即引燃糖包表面的麻纤维,陈、章两人 顿时惊慌失措,连呼“火!火!”,并用手拍脚踩扑打火 焰,由于扑救不当,火势很蔓延。
经验教训 (一)安全管理混乱,无安全操作规程。该拆船厂重经济效益轻消防安
全的情况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全厂未建立健全拆船的安全保障体 系;也没有制定相关安全措施,特别是没有针对长期载运原油且老旧 油轮情况,制定严格的防火安全措施;在动火气割前,也未进行可燃 气体测爆,更没有将油舱舱壁上的油垢和舱底沉积达数米厚的油渣油 脚清除掉;无拆船步骤和安全流程,想怎么拆就怎么拆,怎么方便就 怎么拆,动火时也无专人落实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管理层和操作工人素质低下。该拆船厂在以前拆船解体货轮时未 发生过火灾事故,认为拆船很简单,很安全,没问题,全厂上下普遍 存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拆船厂的主要工种是电气焊割工,为了节 省成本,大多聘用承包工和农民工,无证操作、缺乏消防安全常识的 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火灾发生提供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条 件。 (三)这次扑救“艾瓦杰”号特大型油轮火灾,从灭火装备到灭火战技 术,都有欠缺,但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火灾扑救中对未起火的相邻 油舱大量出水冷却,有效地阻止了火势蔓延,特别是在燃烧区油舱的 两侧旁板上切割开洞,通气泄压消除了爆炸危险,使火灾损失没有进 一步扩大。
纤维材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少量蜡质和脂肪 等成份组成,燃点在150℃(其中黄麻还能自燃)。与棉花相 比,麻纤较长,且粗硬松散,很容易燃烧,如一端起火能 迅速烧到另一端,燃烧速度较快,火灾危险性很大。这次 火灾就是装卸工违章抽烟将未熄火柴棒扔在麻包上引起的, 虽然火柴的火
焰很小,但它的火焰温度可高达500℃~650℃。 另外,食糖也是可燃可爆物质,它的着火点为410℃,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