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工程与核技术考研院校及考研指导
核工程与核技术考研院校及考研指导
南华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核科学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 院应用核技术系。
华北电力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2006年成立核能科学与 工程系。
西南科技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国防科技学院。
清华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工程物理系
学科专业设置特色:
1、“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状况
三级学位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 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 博士三级。我国的学位分级与高等教育的不同 阶段相联系。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 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 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
学位类型
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就业形势
核学科专业人才必须严格培训,对核理论、 辐射防护、仪器操作等等有深刻认识。比如操作 核相关的仪器,不仅要能动手,更要求知其所以 然。许多核仪器由核技术专业出身的人操作,性 能方能充分发挥,安全也有严格保证。
2、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核学科专业 情况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核化工与核燃料工 程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6年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 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2006年成立核科学与工 程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国 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离子体研究所。
四川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物理学院核工程与核 技术系。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专业所在院系:原属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2005年成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
浙江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
核技术本科专业院校(21所)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 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 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沈阳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华大学
核技术及应用学科高校(科研院所)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防化指挥工 程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 滨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 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 质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核技术研 究所、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疆大 学、东华理工大学
本科: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工程物理专业 研究生具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全部四个
二级学科 具有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医学物理、安全工程 与技术等学科 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 循环与材料为国家重点学科
办学情况: 本科:150人(其中20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定向生,60人中核集团定向生) 二学位:30人/隔年(为中核集团培养) 研究生:约80人/年,在学约400人 工程硕士:为中核集团/环保部/公安部/医院 等培养,在学约200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 员约100人。
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核科学人才 类似培养飞行员 其他(IT)方面人才 类似培养 F1车手
素质要求高、要求有非常强 素质要求高、要求有较强的 的数理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 数理基础或工程技术能力
培养周期长,本科毕业很难 胜任要求
成长过程长 社会“冷门” 经济、地域条件较差
中途就可以当汽车司机
目前青年人“急功近利” 社会“热门” 经济、地域条件好
我国学位类别分为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 学术性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分别为哲学、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学术性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类型
“核”专业(本科)
专业门类 本科核专业 (1998-2005) 国控核专业(2006-) 核反应堆工程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核”学科专业高校(科研院所) 基本情况
本科按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招生高校:19所
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高校(科研院所)
(按核技术及应用二级学科计算)
博士学位授予权:20所
硕士学位授予权:24所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院校(19所)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 大学、清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 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沈阳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
是
否
否
否
是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西安交通大学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学科高校(科研院所)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 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防化指 挥工程学院、防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医学科学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哈尔滨工程 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 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学科高校(科研院所)
招生单位名称 是否研究生 院 是否211或 985 是否自划线 是否有博 士点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 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四川大学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北京师范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物理学院。
兰州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2006年成立的核科学 与技术学院。
新疆大学
核专业所在院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化工学院。
苏州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院放射医学系。
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科研院所)
招生单位名称 是否研究生 院 是否211或 985 是否自划线 是否有博士 点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否
否
否
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否
否 是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否
是
否
目前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继续教育
二学位:清华大学为中核集团核燃料系统培养在
职人员第二学士学位生。
工程硕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中核集
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环保总局等单位在职人 员培养工程硕士。
岗前培训: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
北电力大学等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中国电力投 资集团公司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等进行岗前培训。
核反应堆工程本科专业院校(2所)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华大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本科专业院校(5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 学、东华理工大学、南华大学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院校(7所) 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 大学、南华大学
核物理本科专业院校(3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401:核工业的老母鸡。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 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现下设 有5个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放射化 学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7个工程技术和 研究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技术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部、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部、放化后处理实验 设施工程部、计量测试部、保健物理部;另有北京原子高科核技 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原丰科技开发公司、实验工厂、电子 仪器厂等20个产业实体。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 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设在这里。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是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的高校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南华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安交 通大学、兰州大学、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海军 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 近代物理研究所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
3、“订单+联合”培养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与中国广东核电 集团签定《核电人才“订单+联合”培养协议》,以 “订单+联合”的培养模式,挑选大学三年级学生有 针对性地加以培养。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核电学院(原苏州热工所),
从9所高校中预招聘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培 训。
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到2020年需要本科以上专业人才情况是: 核工程6600人(核反应堆工程2600人) 放射化工工艺与放射化学2600人 核燃料工程1500人 核技术应用及基础学科5000人(核技术应用2400 人)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1300人 核物理等基础学科1300人 核地质与铀矿冶1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