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奖惩制度
1目的
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内外部培训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组织的所有培训,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
3具体规定
3.1 学分的产生
3.1.1 每次培训按照分类(见附表)确定相应分值,积极参与培训并通过培训
考核着,可积累该次培训积分;
3.1.2 如果已报名该次培训,但因工作原因无法参与着,需提前在OA上填写
“请假单”,并通过部门经理、分管副总批准。
该次培训分值无法累计;
3.1.3 如无故缺席培训(未请假),按该次培训分值的双倍扣除培训积分;
3.1.4 如培训期间出现迟到早退,按该次培训分值的一倍扣除培训积分;
3.1.5 如培训中途接听电话、无故离场超过三次着,该次培训积分无法累计;
3.1.6 培训考核未通过者,如外部培训考试未通过、证书未取得、培训心得未
提交等,该次培训积分同样无法累计,。
3.2 学分效果的影响
3.2.1 采用培训学分累计制。
可根据员工参与培训的次数及培训考核效果来积
分,员工学分将应用到员工个人的晋级、评优、调薪、年终奖及星级评定
中;
3.2.2 在员工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都修完规定的学分,下同),所修学分
更高者优先晋级;
3.2.3 在年度优秀员工评选时,培训所修学分较低着,不得参与优秀员工的评
选,在同等条件下,所修学分更高者优先;
3.2.4 在季度员工星级评定中,没有修完规定学分者不得参加星级晋升评比
(对于已取得的星级也自动向下降一级),在同等条件下,所修学分更高者
优先升级;
3.2.5 培训学分中,扣分现象严重或者未修满规定学分着,原则上不得有加薪
资格
3.3 学分的结果应用
3.3.1 绩效工资挂钩
管理层(副经理级别以上),每个月培训学分有扣分者,每扣 1 分扣除工资
10 元的管理津贴作为处罚;普通员工,每月培训学分有扣分者,每扣 1 分扣除 5
元绩效工资作为处罚;
3.3.2 嘉奖
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按两个层次进行年度的学分累计,年度学分累计达到优秀且分别位列该层次第一名的可分别获得公司授予的“学分优秀奖”的奖状和奖金。
3.3.3 员工的业绩评估
业绩评估受学分高低的间接影响
3.3.3 晋升
员工晋升需要参加晋升岗位培训相关课程,并修满岗位学分,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学分的不予晋升;超过规定标准学分的,在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
3.3.4 员工的业绩评估
业绩评估受学分高低的间接影响。
3.3.5 员工当年度学分未达标者取消其第二年度的外训机会。
3.4 考评与奖惩措施
3.1 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每月对各部门的学分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3.2 人力资源部将通过抽查试卷、学分表和现场问答方式进行考评核实。
3.3 对于检查结果将进行公布,并张贴于公示看板。
3.5 公司对学分制实施中的优秀组织者和学分完成突出的集体及个人给予
300-1000 元的奖励;学分当年累计超出部分,不予累计到下一年度。
3.6 培训学分达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参考依据,作为转正和晋升的一个重
要指标。
附表:得分项目与分值细则(每课时按1 小时计算)
序
项目
号
公司内部安排
的
1
各项培训
2外派培训
3职业资格
4外部培训
撰写文章并向
其
他
报刊或《艾隆
企
5
业期刊》、艾
隆
科技网站
投稿
担任内部培训
师
6
( 1 小时以上)
7传帮
带
得分条件分值
全程参加 5 分∕
次
参加外界的各类培训,
提交总结,利用公司
资源的
还需开设课程和提交完整 3 分∕次
的学习报告、培训教材及
培训证书
参加国家许可机构或公司
内部的职业资格培训或考
5 分∕次
核,与职业提升相关,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
每年参加国家规定的认证
再教育(会计证、审计证、
3 分∕次
五大员证、安全员证、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证)
撰写文章投稿被外界报刊
3 分∕篇
征用刊登
撰写文章投稿被艾隆期
2 分∕篇
刊、网站征用
采编简讯,被综合管理部
1 分∕篇
征用
为公司内部培训担任培训
10 分
∕
师且提供新教案、讲义、
课
试卷及答案
传授重复课程 5 分∕
课
使用现有标准教材为公司
3 分∕课
内部培训担任讲师
担任新员工或调岗员工导
师(技术师傅),且合格 2 分∕人
转正,由主管出示证明
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技能操
2 分∕人
作培训
活动内容应积极向上,有
附加分获得条
分值
件
结合本职工所
撰写的培训心
2 分∕篇
得体会(不少
于300 字)
学习报告或总
结被《企业期 1 分∕篇
刊》刊登
利用公司资源
1 分∕证
提交完整的学
书
习报告
提出工作中的
合理化建议并
1 分∕次
被重视、采纳
的
注:不包括摘录文章、网
络拷贝
被评为年度优秀
5 分
∕
讲师次
8 各类组织活动
利于促进团队建设,企业1 分∕次文化发展活动发起人附加
1 分∕
次
自发参加提高业务技能的任每次活动主持学习并有书面记录( 1
小 1 分∕次1 分∕
人或发起人可附
时以上并确认)
次加
编写业务、生产、管理等
9提交案例培训案例,并被培训部采 2 分∕篇
用
备注:( 1 )各部门经理及以上人员应以自主开发课程,担任导师等途径累积学分为主。
(2 )当年度入职的新员工,其学分要求从入职的次月开始计算,相应层次的学分标准折成月份进行计算执行。
大学毕业生实习期间不记录学分,实习结束后次月开始记录学分。
(3)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人力资源部职责所在,讲师不计学分。
(4)在《培训 /会议签到表》中签字潦草无法辨认的,不计学分。
(5)各部门管理者组织培训属职责所在,组织者不再另外记学分。
(6)员工在利用公司资源参加素质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外部培训 /研讨会时,需在回公司后一个月内进行反教学,反教学的学分计算方法同“担任内部培训讲师”项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