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一战

高中历史一战

一战(
一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3.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5.客观条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6.科技进步的成果被运用于战争领域。

7.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879年德奥结盟(反俄)
1883年德奥意结盟(意和法有矛盾核心:德国)
1892年法俄签订协约(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2年英日同盟签订
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英德矛盾加剧)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塞俄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皇储)
发生←一战的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交战双方:德奥vs英法俄+意大利)
1914年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两线作战)
1914年9月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即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916年西线,凡尔登战役(2月,持续10个月,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德国VS法国(ps:德国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日德兰海战(5月)英国VS德国(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索姆河战役(6月,持续5个月,英国首次使用坦克,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德国VS英法
1917年4月美国中国加入协约国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转型为社会主义国家
1918年3月苏俄退出一战(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协约国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7月)
基尔港(德)水兵起义(10月)
柏林工人起义,德皇退位(11月9日)即“十一月革命”
签订停战协议,一战结束(11月11日)
大战结局&影响:
1.协约国取得胜利:①美日成为最大的赢家,日本占领了中国山东,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②英法意遭到削弱,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③俄国十月革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
出现
2.同盟国战败:①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②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③战败国面临被宰割的命运
3.4个被瓦解的国家:①奥匈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奥斯曼帝国④俄国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5.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6.思想:和平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7.技术:飞机、汽车受重视,推动化工技术的发展,改进生产流程
8.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9.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对经济加以干预)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各国目的:P24-25)
4月国联盟约签订(内容:1.“维护和平”的原则2.实行“集体安全”3.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德)(①内容:P26-27②影响: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以解决,但对德国过于苛刻,引起德国复仇情绪)③性质:战胜国对德国的具有掠夺性和强制性的和约)
1920年1月国联成立
1921年11月12日《四国条约》(太平洋地区)
1922年2月《五国条约》(关于限制军备)&《九国公约》(针对中国,“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战(1939年----1945年)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持续了4年)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成为政府总理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0月意大利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美国出台中立法,倾向于法西斯国家
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
西班牙内战爆发(7月)
德意签订柏林协定(10月)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1月)不久意大利加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2月侵占南京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3月)
召开慕尼黑会议,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9月)(英法公开和法西斯国家勾结,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4月英法苏谈判,关于缔结同盟条约,未果
8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防止两线作战)
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3日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正式爆发
9月底德国侵占波兰华沙
11月美国出台新《中立法》,倾向于反法西斯国家
1940年4月德国攻占北欧丹麦,挪威
5月对荷兰和比利时发动进攻
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to 英国
6月法国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由贝当组织的法国傀儡政府统治
7月德国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国粉碎其“空中闪电战”的计划
8月下旬至9月初英国夜袭柏林
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同盟
日本进驻印度支那北部,美国对其实行贸易禁运年底英集中兵力在东非反击,意大利败北
1941年埃塞俄比亚复国
6月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
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宪章》,表示两国反对
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12月莫斯科之战(德陆军在二战是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闪电战”的破产)
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日,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元旦,《联合国家宣言》(反对法西斯,绝不与敌人单独媾
和),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6月中途岛战争(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转折点)
10月阿拉曼战役德意vs英
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4月罗斯福发表《罗斯福宣言》
5月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7月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法西
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1月美英中开罗《开罗宣言》(台湾属于中国的法律依据,
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苏美英德黑兰会议(1.决定1944年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2.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
织等交换意见)(PS一次文综考考过各条约的内容,最好
了解一下)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艾森豪威尔指挥
8月巴黎光复
1945年2月苏美英在苏联召开耶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及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问题作出安
排)
4月苏军攻克柏林
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7月苏美英波茨坦会议(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
中国军民发动战略反攻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根本原因)
二战的历史意义:1.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性霸主,苏联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原因: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参加了二战,力量发展;二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
3.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