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0411 黄热病流行病学概述

20160411 黄热病流行病学概述

• 3月12日,北京市确诊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 至4月9日,我国共报告10例输入性黄热病确诊病例,其 中死亡1人
– 均为我国赴安哥拉从事商务或务工人员,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市 发病后回国诊治。 – 入境口岸:北京6例,上海4例,均为乘飞机入境。 – 按报告地区:福建5例、北京4例(死亡1人)、上海1例。 – 男性7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3岁(18-52岁)。 – 5例有黄热病疫苗接种史,其中4例为发病前10天内在安哥拉接种 ,1例为2011年在国内接种。 – 有3例转入ICU治疗,其中1例死亡。
黄热病疫苗(YEV)的免疫效应
• 无特效治疗药物,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 • 据WHO资料,接种疫苗后,在10天内可使超过90%的人 获得黄热病有效免疫力,在30天内使99%的人获得免疫力 • 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 剂足以提供持久的免疫保 护,甚至产生终身保护,无需加强免疫。
• 很多黄热病流行国家对>9月龄婴儿进行黄热病疫苗常规免

疫苗免疫效力和不良反应
• 疫苗免疫效力和持久性
– 疫苗效力:在>5.4亿YFV 接种人群中,共报道了23 例免疫失败。需排除 在接种后10天内发病的5例(抗体可能还未产生),其余18例中有16例 在过去10 年内接种过1 剂疫苗; 2例免疫失败分别发生在接种后20年和27 年。 – 血清阳转率:13 项观察性研究,模型估计,接种疫苗≥10年后的血清阳 性率是92%(1137例,95%CI: 85%~ 96%;); 接种疫苗≥20 年的血清 阳性率为80% ( 164例,95%CI: 74%~ 86%)
疫苗接种建议
• 2013 年4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 免疫策略专家咨询委员 会( The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SAGE) 得 出结论:接种1剂YFV足以提供持久免疫和终身保护,并不 需加强免疫 • 2014 年5 月,世界卫生大会(WHA) 通过决议:从2016 年 6月开始废止IHR规定的接种1 剂YFV后每隔10 年加强免疫 的要求 • 新的接种建议为:1 剂YFV可提供持久的保护,对大多数旅 行者是足够的。具有暴露风险的实验室人员和某些旅行者应 接种YFV 的加强剂次。
• 各地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督导 • 开展我国主要媒介伊蚊传播效能的研究和评估
• 加强对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监测
防控建议
• 密切关注国际黄热病疫情进展,动态开展风险评估。 •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赴黄热病流行国家/地区旅行人员疫苗 接种服务。 • 进一步完善赴黄热病疫区和自疫区入境人员的接种证查验 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 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和预警,继续做好以灭蚊防病、环境整 治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 继续做好输入病例的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置。 • 继续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培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 潜伏期
– 潜伏期通常为3-6天,也可长达10天
• 流行特征
– 地区分布: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 季节分布:在流行地区全年均可发病,蚊媒活跃季节高发
流行情况
• 起源于非洲,后经奴隶贸易输入至美洲
– 1648年第一次有记载的暴发流行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 十七至十九世纪,在北美和欧洲报告过黄热病的暴发疫情
出入境疫苗接种相关规定
• 国际卫生条例(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 允许国家在旅行者入境时要求其提供黄热病疫苗( YFV)接种证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 574号令)
– 第八十五条 来自黄热病疫区的人员,在入境时,必须向卫生检 疫机关出示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
输入病例报告情况
• 报告输入病例的国家:
– 2000年,荷兰1例,来自苏里南
– 2001年:比利时、美国、德国各1例,分别来自冈比亚、巴西和 科特迪瓦 – 2016年,除中国外,肯尼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来自安哥拉输 入病例
– 病例输入国均未发生续发病例
31个
非洲地区黄热病流行风险分布图( WHO)
• 《卫生部关于加强对赴黄热病和疟疾疫区出国人员预防接 种和预防服药的通知》((88)卫防字第43号)
– 我国要求我出国人员前往安哥拉必须实施黄热病预防接种
我国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图
埃及伊蚊 纹伊蚊

2014-2015年我国登革热疫情 分布图
输入 性病 例
本地 感染 病例
2005-2015年登革热 本地和输入病例月分布
• 罗安达省计划对658万人进行黄热病疫苗接种。目前目标人群的免疫 接种水平为88%。 • Huambo, Benguela, Huila, Cuanza Sul and Uige等有黄热病本地 传播的省,正在计划开展免疫接种,但尚无接种数据报告
卢安达省免疫接种情况(截至2016-3-29)
我国疫情
•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 势,南方省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 省份
我国风险研判(二)
• 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伊蚊传播给 人,人与人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罕见。目前 我国正处冬季,冬春季节不是相关蚊媒繁 殖的季节,伊蚊的密度较低,病例输入引 发本地传播和疫情扩散风险较低
• 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
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
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
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病例管理
• 防蚊隔离 • 体液消毒
谢 谢
• 纽约、费城、查尔斯顿、新奥尔良、爱尔兰、英格兰、法国、意大利 、西班牙和葡萄牙
• 目前主要流行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44个国家
– 非洲31个,拉丁美洲13个 – 根据WHO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估计,估计每年全球发生20万例 黄热病病例,包括3万死亡病例,其中90%发生在非洲。 – 自2006年《黄热病倡议》以来,过去十年间发病数持续减少 – 非洲(2013年):8.4-17万例严重病例,其中的死亡病例为2.96万例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动态开展风险评估
• 跟踪国际专业技术进展,必要时组织修订防控方案 •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提示
– 尤其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尽量避免前往中南美等疫 区旅行
• 做好夏秋季节南方重点地区监测防控工作
– 适时开展主要媒介伊蚊的基线监测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制蚊媒密度,做好灭蚊设备和药 品准备
首例: 2.28 云南;第 2例:广 东,6.11 4. 4 广 东
4. 9 广 东 6. 15 广 东 8. 12 广 东 7. 22 福 建 7. 20 浙 江
8. 27 广 西
7. 6 广 东
6. 10 福 建
注:方框内为年内全国首例本地病例的发
我国风险研判(一)
• 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 在持续的人员往来,因此,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输 入我国的风险仍继续存在 •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 区及东南亚地区
• 发生输入性病例后国内传播风险
– 冬春季节在我国扩散的风险极低
• 我国冬春季节伊蚊密度低,无法形成有效传 播
– 夏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可能
• 我国局部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 有病例输入,不排除疫情在当地局部地区传 播扩散
黄热病风险评估
• 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发生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但出现本地传播 的风险低。随着天气转暖,由病例输入导致我国局部地区出 现聚集性病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评估理由如下:
13个
13个
美洲地区黄热病流行风险分布图( WHO)
安哥拉疫情
• 2015年以来,WHO仅通报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暴发。于 2015年12月份,2016年2月WHO首次通报
• 至2016年3月29日,安哥拉共报告疑似病例1409例,其中 死亡198例,病死率14.1%,经实验室确诊的病例为490例 ,其中347例来自首都罗安达省。 • 全国18个省中,有16个省有疑似病例报告,其中12个省报 告确诊病例。在首都罗安达外有5个省份报告本地传播。
我国风险研判(三)
• 夏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可能。 随着气温升高,我国南方地区伊蚊密度升高,特别是夏秋 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疫情在局部 地区传播扩散,形成聚集性病例的可能。
寨卡风险评估
• 我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 目前寨卡病毒病出现本地传播国家较多,我国与相关国 家人员往来,不排除寨卡病毒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
• 严重不良反应:
– 9 项关于3.33 亿剂次YFV不良反应的观察中,1255例发生接种后严重不 良反应 • 84%无法确认不良反应发生在初次免疫还是加强免疫后 • 明确不良反应发生剂次201例中,14例(7%)不良反应发生在加强 免疫后
Jill Glidewell, MSN, et al, MMWR, 2015.06
– 目前安哥拉黄热病疫情仍在持续,我国在安人员数量多,疫苗补种工 作仍未结束
– 黄热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根据其流行史,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从未发 生过持续的本地传播。近年来,欧洲和美洲等地均发生过输入性病例 ,也未发生本地传播
– 黄热病疫苗可有效预防黄热病毒感染,疫苗应急接种可有效控制疫情 扩散 – 我国的疾病监测体系能够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及传播苗头,应急反应 体系健全有力
均可灭活。
• 黄热病毒可与黄病毒科其他成员如登革、西尼罗、寨卡等产生交 叉血清学反应。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差异大,轻度自限性到死亡
• 典型的临床过程:4期
– 病毒血症期: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全身不适等,但症状无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