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 悲悯人生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攥.紧(zuàn) 倘.若(tǎng) 拖累.(lěi) 乞丐.(gài)
B.星宿.(xiù) 间.或(jiàn) 糟蹋.(tà) 忌讳.(huì) C.解.元(xiè) 乱蓬.蓬(péng) 咸亨.(hēng) 恭.维(gōng) D.带挈(qì) 附和.(hè) 别墅.(yě) 纯粹.(cuì)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1)尖嘴猴腮、不屑置辨、颓唐不安、张皇失措 ____改为____ (2)不省人事、喜从天降、今非夕比、恩将仇报 ____改为____ (3)迂腐不堪、万贯家私、与日俱增、衣衫褴缕 ____改为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
棍……”( )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
(3)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 (4)她们的吃法很文雅..。( ) 4.关于本单元的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是清代小说家。 B.《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小说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虚荣冷酷的形象。 D.《乞丐》是一篇故事式的散文,标题“乞丐”运用了“双关”的艺术手法。 5.指出下列句子所写的人物及描写人物的方法。(4分) (1)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人物: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人物: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儒林外史》《我的叔叔于勒》《乞丐》中任选一篇,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填充句子。(4分) 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讲述鲁滨孙漂流荒岛的历险故事;我来到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美国,仿佛听到麦克法登在阐释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原理。 7.(2011·河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每小题2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2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上边这幅画的寓意。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员领,金带、皂靴。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静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胡屠户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8.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9.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不屑一顾的?(2分) 10.张乡绅为什么会有文中的这些举动?由此看出张乡坤是个怎样的人?(4分) 1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读这副对联,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范进所处社会的认识。(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2分) 风 骨 马 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3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选自《文学故事报》) 12.全文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2分) 1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2)(家长)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14.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概括文中的闺女给父亲写信的要点。(至少三点)(3分) 15.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11分) ①孩子往往羡慕大人,老人往往羡慕孩子;普通人羡慕名人,名人又羡慕普通人。 ②羡慕的原因都是相似的,羡慕的对象却各有不同:失败者羡慕成功者,丑陋者羡慕美貌者,穷人羡慕富翁……有的人喜欢将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人则把羡慕的秘密深藏在心底。 ③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公司有一妙龄女子,不仅性情温柔,容貌出众,还能歌善舞,是众多男人倾慕的对象。不久前她突然昏倒住进医院时,人们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同事们前去医院探望她时,她含着泪说:“我羡慕你们每个人,因为你们拥有健康。” ④许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感叹人生苦涩,发财无门,却对自身拥有的一切视而不见。事实上,从某些意义上讲,能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则是最大的幸运。无论你是谁,一定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在由衷地羡慕你,羡慕你的健康,羡慕你的年轻,羡慕你的高大,羡慕你的聪明才智…… ⑤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疼痛,是追悔,是无奈,是无声无息,是普通平凡。当你暮年回首时,这一切都将成为永不复来的青春证明和生命印记,美好而生动。永远不要在一味羡慕他人的沼泽中失去自己,永远不要在羡慕他人时轻视你自己,因为你羡慕的人也许正在羡慕你,明天的你也许要羡慕今天的你。 16.第①段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第②段“羡慕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一句中,其相似之处是什么呢?(2分) 18.试将第③段的内容改用“失败者羡慕成功者”“丑陋者羡慕美貌者”这样的句式概括表达。(最好也是8个字)(3分) 19.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三、写作(40分) 20.生活中,有很多事,很多场面,让你难忘,让你深有感触,引发你的思考。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