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2012级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2012级
团队简介
高2012级共有教师71名,其中研究员2名,特级教师2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名。
近六年来,该年级共培养出全市高考状元1名,清华、北大学生38名。
团队荣誉
江北区教育党工委评的先进党支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先进职工之家。
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重庆市优秀教师3名,重庆市优秀班主任1名,重庆市优秀科技人才奖获得者1名。
学高身正育桃李求真务实创佳绩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执着;有一种爱,平凡中刻画着伟大;有一种爱,合作中书写着传奇。
而他们,无疑就是拥有这种爱的团队。
——记重庆市第18中学高2012级全体老师
没有万丈光芒的朗朗普照,哪有百花绽放的姹紫嫣红?没有千里冰雪的滴滴滋润,哪有黄河长江的奔流到海?高2012级年级组正是一支在马培高校长英明引领下的优秀教师团队。
在朱军、廖家勇、余晓钉等年级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年级的成长和发展凝结着每一个教师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在学校近几年跨越式的发展中,2012级教师们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无私奉献、精诚协作、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园丁风采。
第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
” 高2012级年级组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
学校的发展,年级的壮大正是一个又一个老师们高尚师德孕育的累累硕果。
现任年级主任余晓钉老师,躬耕教育30余载而任劳任怨,情系讲台大半生而无怨无悔。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用30多年的辛勤耕耘谱写着教育的动人乐章。
无论是在年级主任或是在任课教师的岗位上,几十年来,严寒酷暑,冬去春来,清晨有他身先士卒、恪职尽守的身影,深夜有他伏案凝思、运筹帷幄的睿智。
惊人的毅力,非凡的付出,创造出了18中空前的辉煌。
在2011年的全国高考中,他所带领的团队为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等输送了17名才子,北大
清华上线人数仅次于南开中学。
一举将18中带进了重庆基础教育第一军团。
傅一河老师,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一句“力争考出个状元,为十八中人争光,为江北区的教育争光”的铮铮誓言正式拉开了18中飞速发展的大幕。
研究员胡正强老师,德高望重,三十几年的教育生涯积淀了他深厚的内涵,成就了他无尚的荣誉。
像他这样一个接近退休的老教师,完全可以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颐养天年,但他却隐瞒自己身患甲亢病多年的实情,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又最后一个离开。
大家都知道,甲亢病是不能太劳累的,可他伏案备课批改作业的背影却是那样笃定,他指导新教师的态度是那样认真。
他眼中只有学生,心中没有病情。
他低调做人、高调付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鼓励着每一个人在教育教学这块土地上更好地耕耘!
数学老师田其林,别看他生活中不苟言笑,但他的数学课堂却妙趣横生,活泼有趣。
学生在他诙谐幽默的讲解中领悟、广学、成长……只要路过他办公室门外,你总会看见他敦实的身影,仿佛一尊雕塑,在办公桌前时而凝思,时而挥笔,完全沉浸在他的数学王国里。
田其林老师对事业的热爱,让我们懂得了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
“巾帼不让须眉”,18中的辉煌,尤其是这个年级团队的成功更离不开这样一群女士们默默的奉献与付出。
她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教育教学中凸显了巾帼风采。
程翔老师在身患高
血压,丈夫挂职在区县,儿子冲刺在中考,双亲年老多病的情况下,承担了两个实验班的英语教学,并担任了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但她硬是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爱,顽强拼搏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单薄的身躯硬是支撑起了学生们梦想的天空。
杨云碧老师,在她爱人摔成重伤、差点成了植物人,幼小的女儿又无人照看的艰难中,她没有向学校请过一天假,默默地穿梭于学校、医院和形同宾馆的家。
她声音嘶哑了,眼圈黑了,人明显消瘦了。
领导都劝她请假休息一下,不然会累垮的。
可她说:“课耽误多了,补起来学生会吃不消的。
”语不惊人,但精神感人!杨华产假未满,急学校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毅然提前回校上课并担任班主任;马芳老师身体多病,仍然承担起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等等。
巾帼们用她们母爱般博大的胸怀,用爱心、耐心和诚信,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正是老师们无私的奉献,年级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质量突出,在学校的各项指标考核中,该团队的成绩永远都站在最前列。
06年该年级在马培高校长、分管副校长罗丞同志的带领下,克服了底子差、基础薄的艰难,一举获得了全市理科状元的桂冠。
09年清华北大上线9人,重点突破600人。
多名教
师荣获国内各级奖励和表彰。
其中余晓钉、朱军两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沈方和、勾召平等老师曾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
辜向红老师曾被评为“重庆
市优秀班主任”;任德铭老师被评为“第三届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在2010年全国第十届创新英语大赛中,2012级选手在程翔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勇创佳绩,有多人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中冉程文同学获得了全国第九名。
同年,数学教师任德铭老师指导的雷博同学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第二追求卓越、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
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淳朴”来形容2012级这个团队。
淳朴的服饰、淳朴的语言、淳朴的理想,更主要的是有淳朴的心态, 也正是有了这份淳朴,老师们“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同伴互助、相互引领、相互切磋,挖掘教材,研究教材,精心备课;也正是有了这份淳朴,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三尺讲台前有他们的侃侃而谈;也正是有了这份淳朴,他们仔细地批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也正是有了这份淳朴,他们广泛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做他们的倾听者、贴心人。
也正是有了这份淳朴,青年教师一个个茁壮成长,一项项教学科研成果脱颖而出。
在近几年的全国及市级的各类科研论文的评比中,该团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达20多人次,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
这一切注定了他们是一个追求着卓越、精诚协作的团队。
他们平等相处,以诚待人,鼓励尝试,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大家对不同的意见从不避讳,把问题摆
在桌面上,通过做人的工作来化解矛盾,求得共同的看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每位老师都以事业为主,哪怕在工作上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却是知心朋友。
一位刚分进来的新老师说:“18中有年轻、开放、有智慧的领导;年级有团结、合作、真诚的同事,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是幸福的”。
第三德育为先、以生为本的团队文化
德育新课程提倡的是“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因此年级所有教师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德育教育寓于生活和社会常识教育之中,充分利用班、团会等,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譬如唱红歌、读经典,进社区、访工厂等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升华。
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没有爱的德育是不成功的德育。
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2012级的老师们正是揣着一颗淳朴的心,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师爱演绎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道不尽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位老师,瘦弱的身躯尽
管承载着一家三口的重任,但他多年若一日的帮助着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学生,100元、200元,也许数字并不耀眼,但它蕴涵着老师对待学生的深深的爱。
这就是被学生亲切的称呼为“涌哥”的唐涌老师。
还有一位被学生尊称为“姑妈”的辜向红老师,慈母般的情怀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学生心中的坚冰,一杯开水、一个苹果,一次又一次地荡起了学生心中爱的涟漪。
2010年,辜老师被评为重庆市先进班主任。
还有一位
被学生亲切的称呼为“林姐”的年轻女老师,为了不耽误高三
学子的学习,本该属于自己的婚假一天也没有离开过。
还没来得及换下身上的婚纱,还没来得及卸下脸上的浓妆,她又一头扎进了学生堆中,促膝谈心有她诲人不倦的忙碌身影,答疑解惑有她孜孜以求职业操守。
也正因为这些爱,教师才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
在2012年级,
为了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他们在日常的教学之余,放弃了节假日,牺牲了周末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开设了培优辅导班、自主招生训练班、艺术教育培训班,学生心理咨询室、周末留守儿童之家、各种社团等课外辅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了进一步加强
年级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干,努力拓展教育的空间,2012级这一班人正在余晓钉主任的带领下,秉承18中“海纳百川、德建名齐”的校训,攻坚克难、昂首前行。
也
许他们还在摸索着。
但他们定将以取得的成绩为动力,以“最可敬可亲教师团队”的评选为契机,全力以赴,作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也许他们不能创造奇迹,但他们定能自信地说:“我们曾经不懈地追求过,我们也将实实在在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