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与坏孩子
好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代号,起码我不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孩子缺乏那种“邪气”,这可以暂时理解为一种欲望和实现欲望的过程中的心态和使用的一些手段,而这种“邪气”正是王者所必备的。
很多王者并不招人喜欢,他们叛逆、爱对抗、冷血、善变、不友善、强权,甚至有些黑暗和残忍,但是他们的确能干成大事。
而对于一个好孩子来说,他身上就背负了很多道德方面的限制。
脾气好、脸皮薄、爱操心、乐于助人,凡是为别人着想,有时候为了取悦别人宁愿牺牲自己,最失败的一点是,凡事不计回报。
以上种种,让好孩子在很难顺利的干成大事,自己不敢对别人说“不”,反而别人觉得你好说话,可以很容易的拒绝你。
想成为不一般的人,必须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我想,这种苦,也一定包括忍受别人的指责,指责你的自私和不道德。
而这个苦,没有“邪气”的好孩子就很难承受。
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一定要不择手段,但一定不能太在乎别人。
总个规律,就是随着太在乎别人,有时会动摇内心的这股子“邪气”,而“邪气”这东西一断了,就像长跑的过程中突然停了下来,你要再想跑起来,是很难且很痛苦的。
有了这股子“邪气”,并不够,还需要坚定“成王败寇”的原则。
其实我觉得成王败寇本就是大自然的一种生存法则,人类既然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本就应该遵守这一原则。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的初衷是让失败者不要气馁,而不是说一个失败者也有资格要求别人把自己看成是跟成功者一样伟大的人。
而有“邪气”的人不会气馁,成功的欲望不允许他在“寇”的位置上停留太久,战胜对手是一件让他无比兴奋而且心潮澎湃的事情,野心和自信能让他耐得住寂寞并且乐在其中。
还有一点,不管你损不损人、自不自私,你一定要“利己”。
很多人的恋爱失败,都是因为太爱对方,而对自己的爱却不够。
有一个女孩,她的男友出国留学了,她就努力赚钱省吃俭用的供她男友的生活费,为此她不舍得去吃一顿好的,不舍得去跟朋友看电影,不舍得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
后来她男友回国了,在国外接受了很多新的东西,看见她成了一个小气的斤斤计较的不时尚的女孩,跟自己的性格完全格格不入,就跟她分手了,并把女孩供他的生活费都还给了女孩。
在这件事中男孩肯定是被大家攻击的对象,我也觉得那个男孩其实可以试着用别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可是女孩在这件事中的错误,就是太不爱自己了,造成了恋爱双方的不平等,她不懂恋爱是双方互相被彼此的优点所吸引,而不是一个人伺候另一个人。
为人处世也是这样,最重要的不是去取悦别人,而是提高自己,自己优秀了,肯定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很多东西,包括人缘。
大家可以深入的仔细想想,所有人交朋友的目的都是从中获得一些利益,这些利益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经典在任何时候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只有你自己优秀了,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别人才会接近你,从你身上吸取对他有用的东西;当你自己越变越差,多数人从你身上得不到任何补给,他们自然会去寻找另个一能量源。
当然,你身上除了得拥有别人所谋求的利益,还应该避免那些让别人感觉不舒服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此外,还要在适当的时候敢说“不”,甚至撕破脸皮。
《纸牌屋》中的安德伍德曾说过:“有时候你需要拒绝你的上司,这样他才能更尊重你”。
而说“不”又需要另一种能力,那就是不要脸,俗话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在现在社会中不要脸真是个比较变态的招数,但是效果却明显的不得了。
还要能狠得下心,对别人,对自己,如果你是个软蛋,别人就会很简单的把你捏成不同的形状,你反而不是你自己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条件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有“邪气”并不是故意做一些别人不喜欢的事,而是一种血性,一种不拘小节。
大家不要误解我所说的,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