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智能检测技术应用

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智能检测技术应用


一 研究背景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公路隧道已达17738座,总里程约17236公里; 重庆高速公路隧道约300座,总里程约450公里。
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公路隧道管养问题将日益突出!
一 研究背景
常见隧道表观病害类型
隧道衬砌环向裂缝
隧道衬砌网状裂缝
隧道衬砌竖向裂缝
隧道衬砌渗漏水
隧道衬砌裂缝泛碱
隧道衬砌剥落
基于图像识别的隧道智能检测技术应用
重庆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董事长:黄伟宏 2019年10月
报告目录
PART 01 研究背景 PART 02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PART 03 总结及展望
一 研究背景
※ 重庆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简介
重庆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1500万元,为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 院全资成立的专业检测机构。按照“公路养护医 院”的定位,目前主要从事公路、市政工程检测 及相对应的病害处治及预防性养护设计业务,倡 导“检测设计一体化”服务理念;同时,与墨尔 本大学、武汉大学等研究机构共建“检测技术研 究中心”,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感知,快速检测 装备,无人机应用、管养大数据等领域展开研究。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隧道检测车发展概况 2015年开始,国内外已有部分厂家研发出隧道检测车在应用,主要包括日本MIMM、德 国TS3、北京雷德华澳等产品。其中德国TS3为光学扫描原理,其他产品主要还是基于图 像识别技术的应用。目前数据采集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图像采集质量还有待提升,核心 在于病害的智能识别效果还不理想。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政策趋势 2019年9月,交通运输部建设纲要明确指出“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 术” 、“检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隧道智能检测系统(TITS)研发
图像采集系统(大幅提升) 全幅图像拼接系统(突破) 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突破) 历史数据比对系统(突破) 报告自动生成(更高效)
1.非接触式雷达检测将会逐步实现,并且在工程化阶段实施;
三 总结及展望
趋势3:非接触式雷达技术将会工程化使用
目前已将非接触式雷达检测系统作为二期开发内容,上述为设计效果图。
三 总结及展望
趋势4:基于检测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应用
智能检测
目 前 来 说 , 公 路 隧 道 等 结 构 物的建、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成为当前运营期的重要工作。
日本MIMM
德国TS3
北京雷德华澳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现有检测车产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图像采集精度不够 展布图数据存在明显错位 病害识别人工标定为主,内业处理效率低 只提供输出展布图和明细表,报告还需人工编辑 无原始底片数据,最终结果复核难度大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1.图像采集精度 能否大幅提升?
三 总结及展望
趋势2:隧道检测会从2D转为3D检测
1. 3D数据会对隧道衬砌形变、衬砌错台及裂缝 深度等都有非常直观的数据效果,目前3D检测 在工业现场、道路检测行业已有大量应用,隧道 检测也会是从2D向3D技术发展;
2.3D检测系统会把数据处理的效率进一步大幅度 提升。
三 总结及展望
趋势3:非接触式雷达技术将会工程化使用
PART 01 研究背景 PART 02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PART 03 总结及展望
三 总结及展望
趋势1:制定隧道检测车国家标准
1.关于公路隧道检测系统,目前尚无国家相关标 准规范;数据检测及处理提交结果无统一标准;
2.对隧道检测车的检定类似于道路检测车进行每 年的检定,确保检测设备的先进性、系统准确度。
三 总结及展望
趋势4:基于检测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应用
智能检测与大数据的应用可逐步实现病害可视化,检测自动化和决策智能化!
谢谢大家!
黄伟宏
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8680750012
一 研究背景
表观病害传统检测方案 主要以登高车作为检测平台,采用人工抵近的方式,用相机拍摄病害现状照片,描述病害 现状。
主要 问题
交通组织难度大且存在 不安全 一定安全隐患; 效率低 靠登高车边走边检;
检测结果受人员主观影响 不客观 较大,不利于病害跟踪和
病害对比。
报告目录
PART 01 研究背景 PART 02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PART 03 总结及展望
目前已取得预期成果,特别在全幅拼接和智能识别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工程示范
关长山隧道采用隧道检测车(TITS)进行病害图像识别典型成果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其他成果
1.已有论文2篇 ,其中1篇SCI,1篇在审稿中 2.已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3.专利2项正在审理中
报告目录
硬件
算法
2.图像拼接处理 能否取得突破?
3. 病害识别能否 实现自动为主?

软件
5.可否实现内业自动 输出报告?
图像采集是基础(硬件) 病害智能识别是关键(算法)。
二 隧道智能检测技术
隧道智能检测系统(TITS)研发
2018年,以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 院的名义申请获得了重庆市科委” 专项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立项, 检测公司作为主研单位参与了系统 的研发工作。
根据各类结构物的实际情况 开发和应用相应的智能感知安 全监测系统,保障公路结构物 的安全运营。
大数据应用
基于新型数据信息采集 技术的公路基础设施智 能检测感知系统已得到 越来越多的应用。
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模 式正逐步由被动养护向主 动养护过渡,投资决策在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支撑下 更趋于科学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