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

6第三课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

教师小结: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民的社会公德水平差异的结果。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如大陆游客常州人赵根大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岩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留念,被网络暴光,受到广泛批评;部分中国人出国旅游不注意讲文明、守公德,当地人只好制作了一些用中文写的提醒标语,而用其他语言文字写的类似提醒是没有的。
家庭美德讨论:
学生积极思考,准备发言。随机提问学生,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外产品产生差距的人力方面的原因。
教师小结:以上产品很多时候已不是技术上的差距了,而是管理经营水平和工人素质的差距。尤其是员工的敬业精神方面。这导致采用相同的技术生产同样的产品,产品质量却不同。敬业的劳动者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已经成为生产制造业大国,但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否则无法保持现有的地位。而敬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引导学生从所在地区的治安形势和校园内外看到的违法犯罪现象谈起,重点探求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小组讨论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
犯罪现象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人缺乏法制意识,道德修养水平较低,导致犯罪。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文明和不文明行为案例,制作成PPT课件,每个小组选两个代表上台展示和讲解,其余学生听讲并进行讨论。
地沟油事件: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家生产、使用地沟油?其根源是什么?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联系其他不讲诚信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这是道德失范的表现之一,一些人为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惜造假,完全抛弃了诚信。
2008年特大地震发生后,你为灾区作了什么贡献?不是至亲的人遇到困难时,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
学生积极思考,准备发言。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联系2008年抗震救灾进行思考和发言。
从近几年发生自然灾害后人们的表现看,中国人正在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风气。这不仅是血浓于水的原因,也是缘于大家学会了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
不少年轻人找工作的时候,都向往轻松的、待遇好和工资高的工作,大多不愿从事辛苦的工种。这是否抛弃了中国人勤劳的传统?
积极发言,参与讨论。鼓励曾参加迎接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学生畅谈当时场上的情形、气氛和个人感受。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不仅没有降温,还随着国家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不断上升。
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犯罪的增加也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青少年犯罪。试探讨其中的主要原因。
孔子办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是以德为先,所以技艺的掌握反而是次要的。
(一)走近道德
思考提问:曹操、刘关张的形象
为什么人们一般会喜爱刘备、关羽、张飞,却讨厌曹操?
教师点拨:这是因为大家不自觉中运用了道德评判。凡是善的,人们会喜爱和赞扬;凡是恶的,人们会反感和厌恶。
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的善与恶的实例各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积极思考,准备发言。随机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勤劳和懒散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思考勤劳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部分年轻人(尤其是部分城市的青年人)比较注重享受,却不大愿意为此付出较多的劳动,明显不如祖辈和父辈勤快和吃苦耐劳。此所谓未富先娇。
当你购买家用电器或汽车时(若不考虑个人经济能力),你希望购买的是欧美产品、中外合资产品还是国产货?为什么?
提问思考:书34-35页镜头一、二、三
教师小结:现代的夫妻更应该做到互爱互敬,关心爱护孩子,积极上进。
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以下内容。理解什么是道德,明白道德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内容和要求。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理解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意义。了解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即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同时,青年人应该学会观察身边事物,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判断、分析、评价社会现象。
教师小结:对于历史上和生活中的这些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事例,人们总是会有一个评判的尺度与标准,这就是道德。道德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体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中。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思考提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世界各地传递的过程中,海内外华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反映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是否因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而有所下降?
课堂讨论:为什么多次大灾害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学生积极思考,进行简短讨论。
教师小结:奉献精神最能让人感动,国家和民族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人们。这是国家和民族的中坚和希望。
(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探讨
日本大地震海啸避难所里地面没有垃圾?为什么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卫生状况反差那么大?(以学生居住地为例)学生积极思考,进行简短讨论。
课时编号
6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室
课题名称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教学重点
1、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
2、家庭道德的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教材处理

教学
方法
教法设计
任务驱动法
学法设计
小组学习法
教学
资源
准备
教学资料
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信息资源
课件教案
仪器设备
多媒体电脑
耗材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入
新课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做人以德为先
一做人以德为先
提问:你对孔子知道多少?
学生思考: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给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他却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希望学生专注于技能。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不希望学生注重掌握技术呢?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复杂多变。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人就无法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青年学生应该重视道德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