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认识与探索

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认识与探索

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认识与探索
摘要:图书馆内涵发展由馆舍条件、馆藏资源、馆员队伍、服务手段等要素组成,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打造办学品牌,是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提高藏书质量、搭建服务平台、服务创新几方面促进图书馆内涵发展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内涵发展教学科研服务创新
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如何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进行藏书组织,建立结构合理具有特色的藏书体系是图书馆长期追求的目标。

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把提高馆藏质量,发挥图书资源效能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建设一流的馆藏文献、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追求一流的管理目标、打造一流的官员队伍、实现一流的服务质量”成为各高校追求的目标,潍坊教育学院图书馆加强资源的整合,积极探索图书馆内涵发展的途径,为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 创新思路,建设特色馆藏
提高藏书质量是图书馆发展的生命线,是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基础,图书馆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不断创新,强化图书采购的针对性、实用性,致力于特色馆藏的建设。

建立与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藏书体系,是图书馆开展各
项服务活动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的必备条件。

藏书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

我馆在如何开发、利用图书资源为教学一线服务,建立丰富的、具有特色的图书保障体系,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1 图书经费分配到系
为了进一步贯彻学院关于支持强系、扶持新上专业的办学理念,加强骨干专业特色馆藏,图书馆经过论证出台了将图书经费分配到系,将购书的主动权下放到教学部门,由他们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需要自主选购图书,这项举措的实施,提高了图书的馆藏质量,解决了教学急需,使专业图书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78%,专业图书保障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受到了教学部门的肯定。

1.2 教师参与选书、购书
教师参与选书是提高购书质量的建立特色馆藏的主要手段。

图书馆根据教学计划,每年组织各系教学骨干外出参加书市选购图书,这项活动的实施使图书馆藏书建设与教学需求紧密相连,图书采购与教学环节密切结合,提高了图书采购的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建立了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藏书体系。

1.3 建立图书联络员制度
建立图书联络员制度是图书馆转变服务观念、密切与教学部门的关系、提高馆藏质量的新举措。

图书联络员来自教学一线,了解本专业的图书需求和本专业的科研动态,熟悉本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参与选书、购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们参与选购图书紧扣教学主题和专业需求,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图书联络员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学部门关注藏书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部门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了图书采购与教学需求脱节的矛盾,可谓是明智之举。

2 多措并举,搭建服务平台
2.1 建立名师专项购书经费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树名师、建明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意见”,图书馆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名师梯队建设,于009年设立了“名师”专项经费,用于购置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支持“名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发展。

2.2 建立科研课题经费
图书馆自2005年起就设置了科研课题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图书资料的购置,先后为生化学院“食品加工”、艺术系“包装设计”项目,启动专项资金4万余元购置了相关资料,为科研项目的论证、立项、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3 科研课题跟踪服务
近几年来图书馆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中心,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根据学院、教学系、部申报的科研课题进行跟踪服务:一是开展科研课题需求调查。

图书馆信息中心根据各系科研任务,对教学系部准备申报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各系承担的科研课题,开展图书信息需求调查,根据需求,组织力量对馆藏资源进行搜集整合,对缺藏的图书资料通过书商进行购买,保证教学科研急需。

二是立项前的资料查询服务。

图书馆根据各系上报的科研课题,为科研项目立项前期搜集相关图书资料。

3 电子资源整合,助推网络化服务驶入快车道
3.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使用,传统的图书资源已经成了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电子期刊的网络化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教学的助推器,购置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成为图书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2005年通过招标购置了“超星电子图书有限公司”电子图书10万种,2006年,“超星电子图书有限公司”对我院馆藏样本图书进行并库加工,有6万种(20万册)图书实现了网内下载、阅览,为教师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持,推动了学院项目化教学
的快速发展。

3.2 网络信息服务
图书馆利用学院办公平台开展网络信息服务,一是开展网上新书通报,宣传推介到馆图书信息,为师生借阅提供帮助。

二是实现了数据库与校园网络连接,师生可以在办公室、教室、宿舍进行网上阅读、查询、下载,方便了师生学习。

三是为校外教师进行数据库登录号连接,为校外教师备课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建立了图书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为师生利用图书资源提供方便。

4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
4.1 全天不间断的开放模式
图书馆为教学服务最受关注的就是开放时间,读者希望图书馆全天开放不间断,每天早开馆、晚闭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决定打破常规,实行全天不间断式开放,馆员轮流值班并实行工作餐制,从早上7:20开馆到晚上22:00闭馆,周开放时间达到了105小时以上,在时间上满足读者的需求。

4.2 学生参与的管理模式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机构设置、管理部门开展的一切工作
都是为了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成才。

根据图书馆的管理要求,成立了图书信息服务公司,在图书馆设置了若干个学生管理岗位,公开招聘符合助学岗位要求的学生担任“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并实行持证上岗、挂牌服务,经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馆员助理”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

4.3 读者互动的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如何把学生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这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题。

图书馆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开展网上选书、评书、新书评论、书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

(2)邀请企业界老总举行“成才与就业”专题讲座。

(3)开展评选优秀读者活动。

(4)积极支持“读者协会志愿者”活动,加强对自修室、阅览室学习秩序、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管理和引导,努力为读者营造安静舒适、宽松和谐、平等信任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桂兰.“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服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与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