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心声

教学设计-心声

12心声
教学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实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使用心理描写;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逐步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

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学生京京的心声。

二、回顾旧知识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地点转换)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
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三.分析人物形象
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
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

(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
①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有不足
②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
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并朗读一下。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幻灯片]如:⑴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

不过,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不过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

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四)问题探究: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学生讨论作答。

教师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个表白上而动人心魄。

总来说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教师明确:
“心声”的含义: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五、课外拓展
1.李京京为什么会读得这样好,那怎样才能读好文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李京京读得好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

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

2.只有对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在这次汶川地震后就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心声
黄蓓佳
情节: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人物:李京京真诚勇敢追求美好生活
程老师认真好强自信弄虚作假主题:希望老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注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追求幸福安宁美好的生活
七、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第二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