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村村务村情的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落实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将包村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2009年3月上旬,我就XX村近年的村级组织、村务公开、村级规
划建设、文化历史、教育事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个体工商经营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包村工作思路、工作打算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北部,距县城9公里。
地处XX国道和XX公路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96户,人口361人,耕地
面积746亩,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2008
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XX村历史悠久,据该村《孙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孙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繁衍生息。
村
民以孙姓居多,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
解放前该村富户较多,名
声较响,现村内巍然屹立的两栋阁楼式建筑就是当时一处富人家的
居所。
紧邻该村西南角有一处堆,占地面积六亩有余,其黑土层达
五米之深,村民称之为“香葬堆”。
该堆下面全是石棺,石棺放置
方向各异,其数量达数十处。
据村内老人讲,当时人们为了防止棺内尸体过快腐烂和后人轻易盗墓,于是在埋葬石棺时,其表土全部用香油搅拌,后封棺培土,
层层夯实,间次加高,累计五米有余,日积月累,堆土色由黄变褐,由褐变黑,且土质无比坚硬,不易风化。
这就是“香葬堆”的来历。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文革期间破“四旧”时,“香葬堆”被部分挖掘,当时发现石棺就有十余处,棺内均有精美的陶罐,土盆,古钱
币等。
开棺时墓主人肌肤均保存完好,面色红润,其身着精美服饰
清晰可辨。
至于墓主人的身份,以及为何这么多人集体葬在这里,
便永远的成为后人心中的一个谜。
据说这种墓葬方式全国罕见,有
着较高的研究价值,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时,我便将该堆遗址
进行了上报。
由于该村位置优越,村东紧邻XX国道,村北紧靠XX线,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村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大胆实行老村搬迁改造、新村规划建设双轮驱动战略。
聘请有关专家详细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建设。
目前旧村搬迁近七
十余户,搬迁人口已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新村规划建设成绩显著,沿路统一建设二层门面楼房加附属居住配房共计260余间,累计建
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不含附属建筑)。
现新村规划区内有幼儿
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小学一处,超市5处。
XX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成了商贾云集的宝地,难怪XX书记常
说我们XX村是经商的宝地,是兴业的前沿。
XX书记的话并不夸张,据最近上门调查统计显示:目前该村个体工商户达30余户,其中机
动车修理部12户,商品零售业和餐饮业共计8户,加工制造业2户,交通运输业8户,其他行业5户。
该村计划生育专职主任XX自己就
有饭店一处(农家乐笨鸡店),50平米以上超市一处,申达出租轿
车一辆,最近又购得价值20余万元的运输车一辆。
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传统农作物以大蒜,园葱、棉花,玉米为主。
近年来这个村积极响应各级农业结
构调整政策,立足本村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走出了一条适
合本村实际的农业结构调整路子。
去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
国际大蒜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大蒜价格持续下滑,丰产不丰收,
可谓谷贱伤农。
而相反,反季节蔬菜市场价格却一路飙升,市场行
情看好。
村委一班人紧抓机遇,趁势发动,并带头搞反季节蔬菜种植。
同时这个村积极学习外乡镇种植经验,搞蒜田套种大叶菠菜,
或蒜田套种西瓜。
这样规避了单一种植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群众切
实提高了经济收入。
为使村务公开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
这个村的村务公开全面阳光化,公众化。
并有一名村两委成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四名村组长任村务公开特邀监督员。
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
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宣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