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

论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

论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
2008-12-12 11:05
摘要:“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世界能够保持稳定,得以维系,大到其整个结构,小到其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

一切事物都必须遵守其秩序。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因此人的教育也要遵守自然的秩序,即教育适应自然。

这一原则的提出对后来教育思想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我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关键字:教育适应自然;秩序;原则;现实意义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世界能够保持稳定,得以维系,大到其整个结构,小到其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

一切事物都必须遵守其秩序。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因此人的教育也要遵守自然的秩序,即教育适应自然。

围绕这一原则,他系统的论述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及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校工作制度等。

这一原则的提出对后来教育思想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我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哲学基础
夸美纽斯出生于1952年,死于1670年。

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的历史时期。

阶级矛盾和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一方面正在瓦解的封建制度及其势力的影响还很强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萌芽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手工业工人群众的力量和影响正在增长和扩大,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宗教改革遍及全欧洲,先进思想家与长期禁锢着人们头脑的神学世界观和经院主义的方法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教育思想的产生以当前的社会变革为背景,建立在对欧洲中世纪时期旧式学校的批评基础之上。

欧洲中世纪,封建专制政权和教权相互勾结,宗教神学思想牢牢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学校里充斥着死记硬背的棍棒教育,教育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教育成为摧残儿童、压抑儿童天性的桎梏。

为了改变旧式学校的风貌,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他承认和推崇自然的秩序和法则,一方面把人类的欲望、兴趣、需要和追求快乐作为生命天性的自然存在,通过强调人是上帝的“造物”、形似”、“爱物”和“代表”,暗示要尊
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满足儿童兴趣需要;另一方面强调从跟随、借鉴和适应自然的法则、秩序和要求出发,对儿童进行教育。

此外,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还有一定的思想源头。

自然适应性根源于古代西方的斯多葛派哲学,深受西塞罗思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精神。

斯多葛派哲学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预先安排好的,命运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合理的法则,人们对于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没有摆脱的希望,只有逆来顺受,服从命运,顺应自然。

⑴首次在历史上提出了顺应自然的观点。

夸美纽斯重视人的积极创造能力,他借用圣经的口吻说“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美、最美好的”⑵就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精神。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涵义
“教育适应自然”思想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中,其具体涵义也是其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的体现。

(一)教导的严谨秩序应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障碍的⑶夸美纽斯认为,自然中存在一种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即秩序,是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

他认为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乃至它的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因此“秩序被叫做事物的灵魂”⑷,“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⑸。

因此一切事物都依赖于它的各个部件的和谐工作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心发展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遵循自然的规律,人的教育也应遵循自然的规律,适合自然法则。

因此,夸美纽斯认为在教学中“教学艺术所需要的是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的加以安排”⑹,学校的改良也应当参照万物的严谨秩序。

(二)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
夸美纽斯特别反对强迫学生,他认为“一切生存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目的,都赋有达到那个目的的必要的器官与工具,并且还赋有它一定的倾向,使凡事不会不愿地和勉强地去达成它的目的,而能凭借自然的本能,如果加以阻碍就会招致痛苦与死亡”。

“学生不可受到不适于他们的年龄、理解力与现状的材料的过分压谴,否则便会在事情上面耗掉他们的时间”⑺。

他认为人是自然的实体,教育应当以儿童本身的自然素质为起点,不应该违背儿童的天性发展,即要顺着他
们本身的倾向发展。

此外,他认为父母的态度、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及时称赞、学校良好的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学校和政府的奖赏等应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面,他强调“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主宰;他们的责任在于培植,不在变换,假如他发现了某门科目对于某个学生的天性是不相和的,他就决不应该强迫他去学习”⑻。

(三)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
夸美纽斯通过对儿童详细的观察,研究了儿童身心自然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及条件,提出了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的教学观点。

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和人类许多活动的进行都是井然有序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井然有序的。

因此,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

他认为有的教师不按照学生的领会去教,“犹如向仄口瓶子猛灌多量水一样,结果大量的水却流到瓶外,最后瓶中获得的水比缓缓注入的还要少。

”⑼,生动的说明这一规律。

在教学上,他主张一切教学的科目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力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人的发展的自由和自然性要求教育者不能用强力来强制儿童。

他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将儿童从出生到成人接受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主张建立四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即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

各个学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此外,他还要求教育要符合儿童的个性差异。

他认为“有的人对于抽象的学科很有能力,但对于实用的功课就缺乏才干;有些人除了音乐之外,什么都能学会;有些人却精通数学、诗词和逻辑”因此“同一个方法是不能同样施用于一切人的。

他强调要让每个人都顺着他的天性倾向去发展;某个知识若不适合这个或那个学生的心理,它就是不适合的。

”⑽他主张教育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个前后衔接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民主需要,对后来学校制度的形成和义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教育应“以自然为向导”“步自然后尘”⑾
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思想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感觉论基础之上的。

欧洲中世
纪学校教育把学生禁锢在狭隘的书本知识之上,远离儿童的现实生活。

因此,他反对单纯的书本教学,反对脱离儿童现实生活的书本知识,认为关于自然的知识和关于社会的知识最重要,强调学生感官的作用,主张向自然学习,向实际事物学习,他指出凡事都应当从实践去学习,通过实践,即使没有教诲,精通也是可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