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 传出(运动)神经元 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 nerve fiber :轴突 +神经胶质 灰质 gray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 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 皮质 cortex 白质 white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 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 髓质 medulla 神经核 nucleus 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 ganglion 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 fasciculus 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 nerve 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 — L1 下缘 末端变细 -脊髓圆锥 *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前角内躯外肢 阿尔法 —随意肌 伽马—梭内肌 * 后角边缘 固有 胶 胸核 *后角固有核 其轴突至 对侧形成 脊髓丘脑束 到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 交感神经 S2-4 副交感神经。 白质: * 前后侧三索 * 联络脑和脊髓 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 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 白质前联合 S1* 后索 薄束 T5 下 楔束 T4 上 脊神经节 --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T外侧 骶T腰T胸T颈。 S2* 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 脊髓丘脑束 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 — 脊髓丘系 *侧束 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 内T外侧 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 同侧胸核T小脑下脚T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 对侧后角基部T小脑上脚T小脑皮质 S3 S4 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 侧索、前索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运动区 —延髓锥体 — 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 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T外侧 与S2同 X2 红核脊髓束 兴奋 屈肌运动神经元 X3 前庭脊髓束 兴奋 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 反射 脊髓半横断 布朗 —色夸综合征 前角损伤 ---------------------------------- 脊髓灰质炎 脑 brain 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 brain stem 12 对脑神经 修饰演化茶盏 免听设宴 秘府舌下 第四脑室: *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底部菱形窝
*向上T中脑水管T第三脑室 向下T脊髓中央管 向后、外侧T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T 蛛网膜下隙 滑车神经 是唯一附着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 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脑神经核 见 P299 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ZN 1 上下丘视听 2 红核调节屈肌张力 3 黑质调节随意运动帕金森病 *NQ 1 脑桥核沟通大小脑 2 上橄榄核 *YS 1 薄束核与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 下橄 榄核 白质: S1 内侧丘系 薄束、楔束T薄束核、楔束核T内侧丘系T冃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传导 同侧 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S2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 --冃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对侧 半躯干和上、下肢的痛、温觉;触(粗)压觉 S3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 脊束核 和三叉神经 脑桥核 --冃侧丘脑腹后 内 侧核
传导对侧半头面部、口鼻腔粘膜、牙齿与牙龈等处的痛温觉与触压觉 S4 外侧丘系 X1 锥体束 大部分止于下丘核,小部分止于内侧膝状体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 1 皮质核束 * 终止于 双侧 的脑神经运动核
* 但 舌下神经核 (支配舌肌)和 面神经核下部 (支配眼裂以下的表 情肌) 对侧 皮质核束支配 2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 侧束交叉 皮质脊髓 前束不交叉 Xn 额桥束、顶枕颞桥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小脑cerebellum 小脑核 自内宀外侧 顶球栓齿 原小脑 -- 维持身体的平衡 旧小脑 --调节肌张力 新小脑 --协调骨骼肌 间脑 diencephalon 1 冃侧丘脑 *前--丘脑前结节 后--丘脑枕 借下丘脑沟 与下丘脑分界
*腹后内侧核 接受三叉丘系、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的终止 古刹 *腹后 外侧核 接受脊髓丘系和内侧丘系纤维的终止 内急 古刹在里面,外面的人内急 此 2 核发出纤维组成 丘脑中央辐射 投射至大脑皮质 躯体感觉中枢
2 后丘脑 3 上丘脑 4 底丘脑 5 下丘脑
听内 侧膝状体 看外 侧膝状体 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 底丘脑核,与纹状体关系密切,属锥体外系 *视交叉 灰结节 向下连漏斗,漏斗下连垂体 乳头体
*视上核 ,室旁核 --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将 抗利尿激素 和催产素 运送至 神经垂体,再经血液至全身 背后上滴下
第 3脑室 *两侧背侧丘脑 和下丘脑 之间呈矢状位的狭窄间隙 *向前上经室间孔T侧脑室 *向后下经中脑水管T第 4脑室
端脑 Telencephalon* 大脑纵裂与大脑横裂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额、顶、枕、颞、岛 5 叶 * 海马结构 =海马 +齿状回 1第I躯体运动区 交叉性支配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2第I躯体感觉区 交叉性支配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 视觉区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 听觉区 颞横回 5 语言中枢 写说读听 额上中、后 颞上后 角回 *基底核: 尾状核,豆状核 (苍白球、壳 —新) —合称为纹状体 屏状核,杏仁体 * 大脑半球的髓质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大脑半球各部皮质 连合纤维 --是联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纤维 --胼胝体 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束 内囊 *尾状核、背侧丘脑与 豆状核之间宽厚的白质板 *前-丘脑前辐射 膝-皮质核束 后 -丘中辐射 (丘脑皮质束 ) 视、听、皮质脊髓束
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G1、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肌腱、关节、皮肤的感受器T脊神经节细胞T 薄束、楔束T薄束核、楔束核T内侧丘系T背 侧丘脑腹后外侧核T丘脑中央辐射T内囊后肢T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 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少 数纤维投射到中央前回) G2、 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皮肤T脊神经节细胞T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T 脊髓丘脑束T脊髓丘系T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T丘 脑中央辐射T内囊后肢T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 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G3、 头面部皮肤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T三叉神经节细胞T 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T三叉丘系T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T丘 脑中央辐射T内囊后肢T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 1/3 G4、视觉传导通路 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侧盲,一侧视束损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细胞T双极细胞T节细胞T视神经T视交叉T视束T外侧膝状体T视辐射T内囊后肢T大脑皮 质距状沟上、下两侧的皮质 G5、瞳孔对光反射
一侧 视神经 损伤,双眼瞳孔不缩小;一侧 动眼神经 损伤,同侧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眼间接 对光反射存在 Y1、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上 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T内囊后肢T大脑脚底的中 3/5部T脑桥基底部T延髓锥体下端,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脊髓 前角运动神经元T 躯干、四肢骨骼肌 2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 1/3部T内囊膝T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T 头面部骨骼 肌 Y2 、锥体外系 精细动作,习惯性动作
脊髓的被膜 1 硬脊膜 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硬膜外隙阻断脊神经的传导 不与颅腔相通 2 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S2 平面终池 临床上常于此处行腰椎穿刺 3 软脊膜 齿状韧带 -- 固定脊髓、脊髓手术标志 脑的被膜 1 硬脑膜 *颅盖疏松硬膜外血肿、颅底紧密导致脑脊液外漏(如鼻漏) *大脑镰—纵裂 小脑幕 —横裂 *海绵窦 3 4 51 52 6 和颈内动脉 易被感染 2 脑蛛网膜 蛛网膜粒 蛛网膜在 上矢状窦 附近突入窦内形成的绒毛样突起, 脑脊液经此渗入 硬 脑膜窦 3 软脑膜 脉络组织 = 软脑膜及血管 +室管膜上皮
脑的动脉 1 颈内动脉系 *大脑半球前 2/3 间脑前部 * 走行 颈总动脉 — 颞骨岩部 —海绵窦 * 大脑前动脉:半球内侧面、额叶、内囊前肢、尾、豆 大脑中动脉 :半球外侧、岛叶、内囊膝后肢、尾、豆 脉络丛前动脉:外侧膝状体、苍白球 后交通动脉(是连于 颈内动脉 与大脑后动脉 之间的吻合支) 2 椎-基底动脉系 * 剩余结构 *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 ---枕、颞叶 中央支 —背侧丘脑、内侧膝状体 *大脑动脉环 —前交通、大脑前、颈内、前后交通、大脑后 A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 脊髓动脉 --椎动脉、节段动脉 脑脊液循环 CSF*侧脑室的脑脊液T室间孔T第三脑室的脑脊液T中脑水管T第四脑室的脑脊液T第四脑室 正中孔、外侧孔T蛛网膜下隙T 蛛网膜粒T上矢状窦 总量约150ml
脊神经 --前根运动 后根感觉 8 12 5 5 1 脊神经的分支 --脊膜支 交通支 后支( 枕大、臀上、中皮神经 ) 前支 前支 1 颈丛 *C1-4 C5 部分 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A 皮支 *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该处是颈部浅层手术的麻醉阻滞点 B 肌支--膈神经 *前斜角肌 --肺根前方 --下降至膈 支配膈肌及膜 *膈神经受刺激T呃逆 胆囊炎引起右肩胛区牵拉疼痛 2 臂丛 *C5-8 T1 部分 斜角肌间隙 --锁骨下动脉 --腋窝 *锁骨上分从 胸长神经 --前锯肌 翼状肩 *锁骨下分支 实验解剖 P184 3 胸神经前支 *不形成从 T1-12 分布于胸腹部 *2 4 6 8 10 12 胸 乳 剑 肋 脐 脐中 4 腰丛 T12 L1-3 L4 部分 腰大肌深面 A 股神经 * 腰大肌 — 腹股沟 — 股三角 *股前群肌、股 内侧、中间 皮肤 * 隐神经 股三角 —腘窝 —大隐静脉 --足内侧缘 B 闭孔神经 * 腰大肌内侧缘 -- 闭膜管 --至股内侧 *股内收肌群、股 内侧 皮肤
5 骶从 *L4-5 S Co 梨状肌前方,髂血管后方 A 臀上神经 臀中、小肌与阔筋膜张肌 梨状肌上孔 B 臀下神经 臀大肌 梨状肌下孔 C 阴部神经 * 梨状肌下孔 --坐骨棘 -- 坐骨肛门窝 *会阴部与外生殖器的肌和皮肤 D 坐骨神经 * 梨状肌下孔 -- 大转子 --腘窝 ---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支配大腿后群肌、髋关节 *胫神经 小腿肌后群、足底肌、小腿后、足底 皮肤 钩状足 腓总神经 小腿前、外侧群肌、足 背肌、小腿 外、足背皮肤 马蹄内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