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泥浆计算公式
库木塔克组K2K
下白垩系K1
吐谷鲁群K1g
连木沁组K1l
胜金口组K1sh
三十里大墩组K1s
侏罗系J
上侏罗系J3
喀拉扎组J3k
齐古组J3q
中侏罗系J2
七克台组J2q
三间房组J2s
水西沟群J1-2sh
西山窑组J2x
下侏罗系J1
三工河组J1s
八道弯组J1b
三叠系T
上三叠统T3
小泉沟群T2-3xa
郝家沟组T3h
Φ600——600转读数;Φ100——100转读数。
定量钻井液加重所需加重材料W
W=V浆×ρ3×(ρ2-ρ1) / (ρ3-ρ2)
V浆——原浆体积;ρ1——原浆密度;ρ2——欲配钻井液密度;
ρ3——加重材料密度。
配制定量加重钻井液所需加重材料W
W=V×ρ2×(ρ2-ρ1) / (ρ3-ρ1)
V——欲配钻井液体积;ρ1——原浆密度;ρ2——欲配钻井液密度;
1.80
1.20
72
148
226
307
392
480
571
666
765
869
977
1090
1.25
74
150
230
313
400
489
583
680
782
888
1000
1.30
75
153
235
320
408
500
595
695
800
909
1.35
79
156
240
326
416
510
609
711
818
1.40
78
地层年代表(部分)
地层单位及地层符号
吐哈盆地地层代号
新生界KZ
第四系Q
全新统Q4
第四系Q
上统Q3、中统Q2、下统Q1
上第三系N
上新统N2
葡萄沟组N2p
中新统N1
桃树园组N1t
下第三系E
渐新统E3
鄯善群K2-Esh
巴坎组E2-3b
古-始新统E1-2
台子沟组E1t
中生界Mz
白垩系K
上白垩系K2
苏巴什组K2l
项目
公式
说明
井筒容积V(m3)
V=(3.14×D2/ 4)×H
D——井径,m;H——井深,m。
上返速度v(m/s)
v = Q/ (0.785(D2-d2))
Q——排量,m3/s;D——井眼直径,m;d——钻杆外径,m。
迟到时间t(min)
t =(H×V) / Q
H——井深,m; V——环空体积,m3; Q——排量,m3/s。
ρ3——加重材料密度。
降低钻井液密度所需水量V水
V水=V浆×(ρ1-ρ2) / (ρ2-1)
V浆——原浆体积;ρ1——原浆密度;
ρ2——加水稀释后钻井液密度。
钻井液常用计算公式
加重一方泥浆所需重晶石量(kg)
ρ2
ρ1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60
244
333
425
521
622
727
1.45
80
163
250
3404Biblioteka 45336361.50
81
166
255
374
444
545
1.55
83
170
260
355
454
1.60
85
173
266
363
1.65
86
177
272
1.70
88
181
1.75
90
注:ρ1——原浆密度;ρ2——所需密度;重晶石密度按4.00g/cm3计算。
循环周时间T(min)
T=V / (60Q)
V——钻井液循环量,m3;Q——排量,m3/s
表观粘度AV(mPa·s)
AV=0.5Φ600
Φ600——600转读数。
塑性粘度PV(mPa·s)
PV=Φ600-Φ300
Φ600——600转读数;Φ300——300转读数。
屈服值YP(Pa)
YP=0.5(Φ300-PV)
黄山街组T3hs
中三叠统T2
克拉玛依组T2-3k
下三叠统T1
上仓房沟群T1sh
烧房沟组T1s
韭菜园子组T1j
Φ300——300转读数;PV——塑性粘度,mPa·s。
流性指数n
n = 3.32×lg(Φ600/Φ300)
Φ600——600转读数;Φ300——300转读数。
稠度系数K(Pa·Sn)
K =(0.511Φ300)/511n)
Φ300——300转读数。
极限粘度η∞(mPa·s)
η∞=(1.195×(Φ6000.5-Φ1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