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新柳路与江山路交汇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郑州市新柳路与江山路交汇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郑州市惠济区新柳路与江山路交汇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院(系)名称工学院建筑系专业名称10城市规划学生姓名邢超学号100107023指导教师汪霞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发展规模 (2)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2)3.1 用地布局结构 (2)3.2 居住用地规划 (2)3.3 开发建设时序 (2)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3)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 (4)5.1 绿地系统规划 (4)5.2 景观系统规划 (4)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4)6.1 公共设施布局 (4)6.2 公共活动组织 (5)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引 (5)7.1 城市设计目的 (5)7.2 高度控制分区 (5)7.3 建筑风格 (5)7.4 街廊设计 (5)第八章规划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土地使用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环境容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建筑建造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交通指标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 “六线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 “城中村”开发改造实施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附则 (6)第一章总则1.1 郑州市惠济区新柳路与江山路交汇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1.2 本文本用词含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其它相关法律文件、规范、技术细则等为准。

1.3 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0);·山东省建委《山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新泰市人民政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4 规划目标在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内土地利用进行深化。

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和控制图则,保证规划区建设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防止对土地的不适当开发,保证各项公用设施的配置,并就规划区道路交通、市政设施进行较深入的规划设计。

1.5规划原则·符合国家、河南省、郑州市的规划与建设规范标准和要求,符合郑州市总体发展对该规划用地的要求,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优化用地结构,达到用地布局、交通和市政配套的总体平衡,配合郑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合理置换土地功能。

·紧扣规划区开发建设及管理的需要,提供完善的开发控制指标体系,兼顾确定性与灵活性。

·注重规划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高规划区的环境起点,增强规划区的吸引力,创造环境优美的生活氛围。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道路交通条件,为规划区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1.6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新柳路与江山路交汇地区,西至京广路、东靠省体育中心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规划区用地面积:254.5公顷。

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发展规模规划区定位: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为基础、以完善的服务功能为特色、以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的新型生活社区。

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3.1 用地布局结构规划采取“一心、两带、一环、九片”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心:指社区中心,位于江山路两侧,新柳路和江山路是规划区内主要交通轴线的交汇处,规划发展为集商业、社区服务、绿地景观、文化娱乐、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中心。

两带:南北向的新柳河是规划区内重要的生态景观河道,规划从新柳河引出一条景观河道,自西向东引至社区中心,打造规划区“T”字形生态景观带;规划区北侧临新龙路,东侧临长兴路布置连续的贸易咨询用地,打造一条商务带。

一环:打造一条环形的林荫路,联系社区服务、文化教育、休闲活动等功能,有机的串联起规划区内的各个居住街坊,形成组织社区生活功能的主通道。

九片:规划区被主要道路和河流分为多个居住街坊。

3.2 居住用地规划居住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68~3293(2228~4213)2172~5559(2762~6329)968~2397(1338~2977)1091~3835(1491~4585)362~856(703~1356)488~1058(868~1578)其中教育600~12001000~2400330~1200700~2400 160~400 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78~198(178~398)138~378(298~548)38~98 78~228 6~20 12~40文体125~245 225~645 45~75 65~105 18~24 40~60商业服务700~910 600~940450~570100~600 150~370 100~400社区服务59~464 76~668 59~292 76~328 19~32 16~28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60~80)25~50 16~22 22~34 -- --市政公用(含居民存车处)40~150(460~820)70~360(500~960)30~140(400~720)50~140(450~760)9~10(350~510)20~30(400~550)行政管理及其它46~96 37~72 -- -- -- --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规定;③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

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

3.3 开发建设时序规划建议采取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

一期开发依托新龙路,集中开发北部片区,重点建设青龙路沿线商务带,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二期开发以新柳路以北中部片区的开发为主,完善基础设施;三期开发南片区。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在强调系统性的同时,充分结合现状,在肌理上继承地区的空间特色,并与都市化的功能相协调。

长兴路与规划区外围的城市干道是社区主要的对外联系交通性道路。

其中长兴路红线宽度36米,青龙路红线宽度60米。

规划区内部的道路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1、城市主干道包括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东西向的新柳路红线宽度为50米,主要承担规划区与西部产业片区之间的通勤交通,重点满足交通功能;南北向的江山路红线宽度为40米,主要承担规划区与北部新建片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强调景观性功能。

两条主干道形成了规划区内部的交通主轴。

2、城市次干道主要包括东西向的双山路,南北向的向阳路和重兴路。

其中双山路红线宽度为30米,向阳路红线宽度为35米,重兴路红线宽度为40米。

这三条城市次干道与城市主干道共同构筑规划区交通骨架。

3、城市支路主要包括环形的居住区道路以及平阳河两侧的顺河西路与顺河东路。

规划区内部的环形居住区道路是区内主要的生活性道路,串联各个居住街坊,红线宽度为22米。

顺河东路与顺河西路红线宽度为11米,结合平阳河生态景观带,塑造优美的滨水景观道路。

4、社区道路在区内城市道路网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功能用地的布局,合理设置社区道路,为规划区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社区道路红线基本控制为14米。

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5.1 绿地系统规划为保证生活社区内的生态景观质量,提升区内的环境品质,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

结合各居住街坊内的综合服务核安排八处集中绿地,与规划区内的街头绿地共同构成点状要素;结合交通干道两侧控制绿地、环形林荫路、高压走廊防护绿地,构成线状要素;利用平阳河绿带、中心景观带,形成面状要素。

规划区内新柳河宽度58M,河道两侧各控制10M宽绿化带;新龙路北侧控制防护绿地40M;市政设施周边、高压走廊下按有关规定设置防护绿地。

5.2 景观系统规划在景观规划方面,形成一心、两轴、三带的空间景观体系。

一心:着重打造社区中心景观环境,作为社区内部的标志性景观节点。

两轴:以东西向的虎山路和南北向的龙池路为骨架,形成社区内部主要的景观通道,重点控制轴线两侧的建筑界面。

三带:注重现代都市景观带、生态滨水景观带以及社区生活景观带三类景观带的塑造。

现代都市景观带:重点打造青龙路沿线景观,重点控制两侧的空间景观界面,展示现代都市风貌。

生态滨水景观带:以新柳河为依托并向社区中心渗透,形成区域重要的景观生态通廊。

社区生活景观带:将各居住街坊内部的公共服务核、集中绿地通过环形林荫路串联起来,形成生活气氛浓厚的社区生活景观轴。

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6.1 公共设施布局结合社区中心及环形林荫路布置各级公共设施,形成一心一环的格局。

规划区内设一处体育活动中心、一处文化活动中心、一所医院、一所中学、三所小学、七所幼托以及八处社区服务中心。

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除考虑设施的服务便捷性外,提出将街坊内的公共设施向林荫路集中布置的思路,一方面提升林荫路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设施的集聚效益。

6.2 公共活动组织公共活动包括商业活动、游憩活动、文教活动及商务活动等形式。

外部市民可由新龙路进入商务活动域;内部居民通过社区中心组织商业活动;通过社区林荫路组织文教活动;通过生态水系景观带组织游憩活动。

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引7.1 城市设计目的保证规划区的建筑物、街道和公共开放空间等有统一和谐的环境品质,引导设计者能够了解各开发地块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引导开发者、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在整体城市设计框架原则下,发挥各自设计创意与多样化的手法,以达成彼此尊重与整合的新型生活社区景观及场所氛围。

7.2高度控制分区新龙路南侧与江山路西侧的商务带及社区中心东南侧片区构成规划区内的中高层区域,商务带内重点建设部分地域标志性建筑物,主要以商务办公为主,社区中心以商业服务、商住为主;商务带南侧居住片区、临近社区中心的居住片区及规划区东北角居住街坊构成社区内的小高层片区;新柳河两侧以中高档住宅为主,社区中心滨水片区以低层休闲商业为主,共同构成社区内的低层片区;其余用地主要为多层住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