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第二小学余晓源
一、课题名称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

学习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与数打交道,而且也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自动与数量建立联系,数感作为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桥梁,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课题《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生,围绕“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这个主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

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

所谓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数觉”。

数觉是天生的一种才能,是与生俱有的;而数感则必须建立在计数活动基础上,还牵涉到人类复杂的心理过程。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困惑。

2、研究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大小的关系;能用数
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合理性作出解释。

”可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重数感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参与、体验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形成数感的过程,为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做准备。

2、剖析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因素,提出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应做到的行为策略。

3、调查并制订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探索和总结出能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指导课堂评价语言、课堂评价形式、教学评价手段等对促进学生的形成良好数感所起的作用,以利于指导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

5、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感悟和认识,并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有主动研究的习惯,有深入思考的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分析不同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

2、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形成数感的过程。

3、剖析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因素。

4、研究提出教师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过程中应做到的行为策略。

5、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策略研究。

6、课堂评价语言、评价形式、教学评价手段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所起作用的研究。

7、培养数感对学生数学品质所起影响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讨论交流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并举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对比实验。

1.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

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中有关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观摩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优质教学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地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4、讨论交流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
本阶段的任务: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送专家组评审。

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并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填写课题评估表,并报请专家组验收审核。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建立实验班的“实验档案”;
2、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学生、家长的个案调查报告;
3、专题课堂观摩,专题座谈;
4、展示学生具有良好数感学习的成果;
5、汇编教师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的专题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略)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组织机构的保证。

2.组织制度的保证。

3.经费的保证。

4.学习的保证。

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我校准备经常性地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如聘请专家作讲座、出去参观学习等形式来确保研究成员的水平能不断提高。

本课题研究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要有保障,对课题组应配备有专门的办公室以及相关办公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