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龙源期刊网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作者:卢波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除了在认数和建立数概念的教学中,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形成学生数感是很重要的,计算教学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计算教学;数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69-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迅捷反应,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姗姗作答。

这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数学气质。

在前一种数学气质中,学生总是自发或自觉地倾向于自接的数学棱镜去认识数学对象和学习内容,进而成为数学气质中的精髓——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1.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感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需要。

因此,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感知,体念、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情境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的过程。

如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中,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森林运动会场景,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知生活中存在"幾加几"的特殊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每张桌子有2
台电脑,4张桌子有几台电脑"实际场景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明白算"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而且用乘法简便。

在这样的现实情景中体会了乘法运算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了数感。

将有利于学生推导和理解乘法口决,也为以后探索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

2.借助笔算培养数感
笔算就是借助纸和笔,完全、清晰地记录下思维的过程。

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了解每一步的含义,即算理,对于掌握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而关注笔算的算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在教学"把7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支铅笔?还剩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