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思修第六章法律

18思修第六章法律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5、社会法:

亦称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是近年来新划分出来的法律部门之 一。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和 社会福利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慈善事业、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


社会法
2016年辽宁拉票贿选案

9月,为期一天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选 举产生的部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的报告,依法 确定45名拉票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 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 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 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性质恶劣、情节严 重,触目惊心。目前,45名拉票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已被确 定当选无效。
宪法 基本经 济制度 基本政 治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 政体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体现国体◆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 度
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义务: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949年共同纲领 1999年修正案
2004年修正 案
1954年宪法
1993年修正案
2018年修正 案
1975年宪法
1988年修正案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和 根本政 治制度

民法商法
民法 民法总则 合同法 物权法 商法 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
侵权责任法
婚姻法 继承法
商业银行法
证券法 海商法
……
……

3、行政法: 它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 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 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 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 原则。
代表,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的活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特别 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 组织的民主管理,选举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 会主任以及参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管理活动 等方式而获得实现。
4、监督权利和义务: 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
2、继承权利和义务。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1、劳动权。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劳动的机会和
适当的劳动条件和报酬的权利。 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包括平等就 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权利、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等等。
2、休息权利与义务。 休息权和劳动权密切相关。休息权包括工作
行政法
行政处罚法
行政复议法
环境保护法 居民身份证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强制法
教育法
……
公务员法




4、经济法: 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 序方面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如《审计 法》、《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会计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



宪法第41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 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 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 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 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得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有 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 和打击报复。” 一般认为,批评· 建议· 申诉· 检举· 控告是宪法法律赋予公 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

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通信自由包括通信秘密,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报、传真、 电话及其他通信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 干涉的自由。 宪法第40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例外情况: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三、财产权利与义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 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法律乃治国之重器 良法乃善治之前提◆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1、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包括国家机关各类组织法、民
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选举法、 国籍法、授权法等。
2、民法商法: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主要研究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 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自愿,公平,诚信,等价有偿,禁止权利滥用。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便 捷安全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 施行以来共进行了十次修订,通过 了十个《刑法修正案》 (2015年第九次修订案加大对恐怖 主义犯罪的惩处,完善对网络犯罪 的惩处,如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 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 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财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 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 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 国家征收、征用公民财产须为公共利益,且
依法给予合理补偿。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违法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应负赔偿责任。
时间规定,休假制度等等。

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 是指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宪法第44条规定,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职工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 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3条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 度。





二、人身权利与义务: 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 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防止生命侵害发生权、改变生命 危险环境权等。 生命权是人的尊严的基础,具有神圣性与不可转让性, 不可非法剥夺。 健康权是在公民享有生命权的前提下确保自身肉体健全 和精神健全、不受任何伤害的权利。(农民工“开胸验 肺”)




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 宪法第45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 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 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具体内 容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举行或参加 宗教仪式的自由等。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 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 的宗教活动;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反对外来势力支配 和干涉中国宗教的内部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 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基本内容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隐私权等。

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 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与 搜查的权利。
当然,特殊情况有特殊规定。比如在紧急状态下, 特定国家机关和人员可在事先没有办理必要手续的 情况下,强行进入公民住宅,但事后需办理必要手 续。
案例:孙志刚案
孙志刚案发生后,三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立法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行政处罚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宪法第4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