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课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不想得到它?不过,得到它的人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1.教师口述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猜测,并请猜到的同学将相应的卡片,挂在树的相应位置上)。
3.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你曾经在校园里见过的小动物?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4.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点,估计一下: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如何才能很快观察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哪?引出分组活动。
三、合作探究,准备寻访1.分组,明确分工。
分别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寻访员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
讨论:调查记录表内应该设计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样表)3.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方法)(1)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用先去看一看、再接近一点的分步观察法。
(2)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用放大镜。
(3)不知道名称的动物可以画草图。
(4)看不到的动物可以观察标本。
4.寻访活动中注意事项。
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再出示课件,再总结出注意事项)四、开展活动,寻访交流1.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2.交流展示寻访活动的收获。
各组派汇报员汇报寻访结果。
3.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进一步明确:统计总数时,相同种类的小动物只算一种,只需将不同种类的相加。
五、拓展延伸,深化教育1.寻访活动中,你们组在哪个方面做的最好。
2.课件出示不法分子伤害动物的图片。
面对这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六、课堂总结用手中的图片做广告牌,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参加到寻访、爱护小动物的行动中来。
【板书设计】寻访小动物地点动物名称吃什么其他1.2.3.【教学反思】这一课我将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的大树上、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
因此在寻访调查活动前我提出了要求“用学过的观察方法科学地寻访,不打扰小动物,做好记录,注意安全”。
活动中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思维也非常活跃,兴趣很浓,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都较高。
对老师提出的诸如“你认识哪些小动物?”的问题能积极进行思考,答案也较多,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能向老师提出科学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尝试了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体现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蜗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四种小动物进行观察。
通过对这些小动物的观察,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运动、摄食、排泄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在学习完这些动物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这些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本节课作为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将所观察到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观察蜗牛,学生要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如何饲养蜗牛。
【学情分析】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
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 。
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蜗牛的运动、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尝试去大自然中寻找并观察蜗牛,按照教科书的方法持续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2.能充分利用手头材料合理设计实验,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
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出示课件)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生:蜗牛。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
(板书:蜗牛)(设计说明: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既生动有趣又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蜗牛的生活环境师:我们每一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一只小蜗牛,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你们在什么地方捕捉到小蜗牛?生:在花坛里,在草丛中。
师:我们捕捉到蜗牛的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是充满阳光还是比较黑暗的?生:阴暗、潮湿。
师: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设计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捕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如何观察师:通过捕捉蜗牛,我们知道它生活在阴暗潮湿。
那么关于蜗牛,你们想要了解什么。
生:蜗牛的身体构造、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喜欢吃什么。
师:大家想要了解的真多,那么要了解蜗牛,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蜗牛,如何观察蜗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观察蜗牛。
汇报。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觉到是我想学,我想知道,而不是老师要我了解,从而体验主人翁精神。
)教师总结:观察蜗牛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课件)观察蜗牛要做到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安静在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画。
(设计说明: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2.观察蜗牛(出示课件)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学生活动:观察蜗牛的身体。
汇报。
①蜗牛的身体由口、眼、触角、头、腹、壳这几个部分组成。
②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触角长,一对触角短,在长触角上有眼睛,短触角下有口。
③蜗牛的腹部很柔软,它能分泌粘液。
④蜗牛的壳上有螺纹。
(设计说明:放手让学生观察,发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现在我们用小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注意动作一定要轻,不然蜗牛会痛的。
观察蜗牛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生:蜗牛会将头和触角缩进壳里面去。
3.观察蜗牛的运动(出示课件))师:因为壳很坚硬,对蜗牛有保护作用。
所以当蜗牛认为他遇到危险时,它会将将头和触角缩进壳里面去。
当他认为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会将头和触角从壳里伸出来,继续爬行。
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学生活动:观察蜗牛在玻璃上爬行。
汇报。
生:蜗牛是靠它的腹部爬行的。
师:蜗牛没有像人一样的脚,但它有特殊的“脚”,我们把它叫做腹足。
我们再次观察蜗牛,看看蜗牛用腹足在玻璃上爬行。
看看大家有没有惊人的发现。
学生活动:观察蜗牛在玻璃上爬行。
生: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是蜗牛分泌出来的粘液。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这些粘液有什么作用?生:帮助蜗牛爬行、保护腹足。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蜗牛能在玻璃上爬行,那么它还能在什么地方爬行呢、生:墙壁上,花坛上、泥土里。
师:我们来一起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设计说明:由于都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观察的情况,学生有着极大的满足感,得到的知识印象也倍加深刻,表述更具体细致。
)三、我们来养蜗牛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于蜗牛的知识。
哪一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
(出示课件)生:(1)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2)蜗牛的身体由口、眼、触角、头、腹、壳这几个部分组成。
(3)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触角长,一对触角短,在长触角上有眼睛,短触角下有口。
(4)蜗牛的腹部很柔软,它能分泌粘液。
(5)蜗牛的壳上有螺纹。
(6)蜗牛的足叫腹足。
(7)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大家想不想一起来养小蜗牛?生:想。
师:老师教大家如何饲养蜗牛,请大家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出示课件)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蜗牛(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1.师: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2.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师:有的蜗牛“睡觉”了,我们不能观察了,怎样让它醒过来活动?(把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使其活动。
)要是没有出现“睡觉”蜗牛,这一步就可以省略。
二、观察蜗牛吃食1.师:蜗牛吃什么,怎么吃?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吃食(最好选用饿了1~2天的蜗牛,要提前准备好。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观察蜗牛吃食?蜗牛长有牙齿吗?”3.发放菜叶,放大镜,把蜗牛轻轻放到菜叶上,静静地等待蜗牛进食。
观察并记录。
4.学生交流发现,教师补充有关蜗牛牙齿知识。
5.观察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这一环节,可以选用另一个蜗牛进行观察,方法参考教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