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查房优秀课件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查房优秀课件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 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 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 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抽风的严重程度并 不与体温成正比。
急救处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 卧位,头偏向一侧,(切忌家长搂抱、按压或颠摇患者),清除 其口鼻分泌物,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填于其上下齿之间,以防咬 破唇舌。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以防呕吐 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 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2 改善组织缺氧,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组 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 ,致使惊厥加重,缺氧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惊厥性脑损伤 的发生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提 高氧流量,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使用小儿面罩)
高热惊厥病因
• .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破伤风、败血症、中毒 性菌痢等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在 婴幼儿期较为常见。一般只要高热解除惊厥即可 缓解。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一般无后 遗症。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乙 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性疟疾、脑脓肿等引起 的惊厥常表现为反复多次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 间较长可呈持继状态,惊厥发生后有高热嗜睡谵 妄昏迷。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查房优秀课 件
一般情况
• 患者:男
床号:5 年龄:1岁
• 入院体重:9KG
• 入院日期:2013-07-08 08:13
以“ 发热一天 ”收入我科。
• 等级护理:一级护理
• 饮食:清淡饮食
一般情况
•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体温:37.8℃ 脉搏:116 次/分
呼吸: 36 次/min
体重: 9 Kg。
临床表现特征: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皮肤
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红,双侧扁
桃体无肿大,咽峡部见灰白色疱疹,周围绕有红
晕,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
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未触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见明
显异常。
诊断
• 医生临床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实验室检查
• 辅助检查:2013-07-08日我院查血分析: WBC10.60×109/L L%23.10 M%6.40 G%70.50 RBC 4.33×1012/L HGB 101.00G/L HCT 0.332 MCV 77.00 f L MCH 23.30 RDW 14.90 PLT 223.00×109/L,CRP阴性。我院心肌酶谱 示:谷草转氨酶 76U/L↑,肌酸激酶 252U/L↑,肌酸酶同功酶 129U/L↑,乳酸脱 氢酶 634U/L↑,提示心肌受损
3.止痉: 药物的选用
地西泮:静脉推注每次0.2-0.5mg/kg,必要时30分钟后可重复
苯巴比妥也可用于惊厥发作的抢救,预防短期内惊厥复发,5-8mg/kg,肌肉注射
其他药物:水合氯醛 等
。立即退热 高热可进一步加重痉挛,增加脑耗氧引起脑水肿,故应使体 温控制在38℃以下。应用能恢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药物 – 布洛芬:较其它退热剂更有效和疗效时间更长;临床重要性;对 全身有抗炎效果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 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 精神状况。注意T、P、R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 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7. 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往往都是由脑水肿存 在,因此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也是治疗某些严 重惊厥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 松、高渗葡萄糖等
– 对乙酰氨基酚:没有全身的抗炎效果
– 阿司匹林:因为易致Reye综合症,禁止用于婴儿或儿童
–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治疗:可以减小用药的有效剂量,可以 交替给药
– 。物理降温: – 宽衣松裹 – 温水擦浴 – 不用酒精 – 不用冰敷
5 注意安全,加强防护 抽搐发作时,要注意防止碰 伤及坠床,四肢适当约束,抽搐牙关紧闭时,用 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防止舌及口唇咬伤。病室保持安静,室内光线不 宜过强,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操 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8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 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 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 尿布。
9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家长都极为担心 ,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抢救与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