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云南文化产业研究进程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工作同步。

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委会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省委宣传部随即把筹办首次研讨会的工作交给了云南省社科院,1997~1998年长达近2年的会议筹备期同时也就是研究期。

1999年1月召开“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研讨会”,199 9年9月出版会议文选《走向21世纪的云南民族文化》[1],均有1/3的力量用于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并视之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

2000年8月,“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第二次高级研讨会暨云南文化产业展览洽谈会”召开,明确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兴,民族文化大省立”的口号。

以此为标志,云南文化产业研究开始独立走到前台,在2000年8月国家文化部于西宁召开的全国“西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在2000年10月文化部和北京市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引起了外界关注。

从此,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以鲜明的“西部视角”为特色,在国内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2004年4月11日,配合“云南文化北京系列宣传活动”,“云南省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04年10月25日,配合“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活动,“滇沪合作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图书馆召开。

至此,文化艺术繁荣的“云南现象”,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开始由研究界的概括转为公众社会的话语。

一、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面云南也和全国其他省区市一样,近年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研究有来自政界与学界两股力量,这两股力量的协同和交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决策性、应用性研究1.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文件的研究起草。

2000~2001年,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和云南省社科院联合组成起草小组,连续研究起草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2]等一系列文件,或行文公布或审定刊发,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纲领性、规划性文献,其中均有相应的篇幅涉及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和规划。

2.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

2001~2002年,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社科院联合组成研究小组,研究并草拟出《加快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两份草案,由于宏观条件不成熟,未能正式成文,但作为决策咨询研究的一种基础性准备,为以后的工作延续创造了条件。

3.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研究。

2002~2003年,云南省社科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接替原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先前工作职能,承担起省委宣传部部署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小组”两项重要调研课题:(1) 《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邀请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云南大学专家参与完成,以《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3]为题全文发表于《2003~2004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2) 《加入WTO与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联合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工商管理局专家共同完成,以“专项研究报告”栏目[4]全部发表于《2002~2003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

2003年年底,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刚成立后,随即与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完成了《云南省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课题,其中总报告摘要稿以《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为题发表于《2003~2004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

4.相关领导的个人署名研究。

2003~2004年,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丹增同志站在研究工作前沿,连续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关于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理论思考》、《发展文化产业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之我见(上篇)──富足而厚重的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之我见(下篇)──抓住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障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文化产业发展》[6]等一系列署名文章,起到了领率和指导作用。

此外,《丹增论文化产业》一书正在加紧编写,不久即可面世。

省内一些地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身体力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如丽江市委书记欧阳坚《创新体制转换机制作大作强丽江文化产业》[7],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汤汉清、出版处处长夏代忠《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副局长郑明《加快云南出版产业发展的思考》[8];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盛云富、副局长李凡顾问,局总编室主任杨宏等人执笔《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广播影视改革发展》[9]。

5.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件的研究起草。

2004年,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和云南省社科院联合组成起草小组,同时研究起草《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两个文件,云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和云南省统计局同期研究起草《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及《云南省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构》、《云南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10],已分别由云南省委、省政府行文实施。

(二)基础性、理论性研究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

云南省社科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作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小组”日常研究工作的执行单位,以云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为依托,由研究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所所长、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南研究员主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海研究员协助,联合院内经济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乃至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昆明大学旅游科研所的相应科研力量,承担并完成了有关文化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级、省级大量研究课题。

主要成果有:(1) 著作类──《西部大开发中的云南文化产业研究》,《西部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云南试点项目地区县域勘察》,《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考察》[11],《锻铸发展的魂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理论探索》[12],《2002~2003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2003~2004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2004~2005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13]。

(2) 研究报告类──《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云南县域文化资源评估指标研究》,《丽水金沙启示录:面向市场的创新改制》[14],《文化资源评估研究──“云南试点”项目实验报告》,《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综述》[15],《丽江启示:立足市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手工艺品制造业研究》,《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化运作》,《特色文化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案》,《研究综述:面向小康社会目标的文化建设》[16],《发展人文经济,面向东盟开放》,《文化立城:新昆明建设重要基点》,《昆明民营图书批发市场调研报告》,《沧源县演艺业发展状况调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问题研究》,《云南文化改革发展年度研究述评》[17]。

(3) 论文类──《人文经济:西部乡镇文化产业特色发展与超越之路》,《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文化生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部文化多样性:挑战与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生产及其公共产品》,《应战“入世”:文化的资本化运作》,《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对策:人文资本开发》,《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西部人文资本开发思路》,《打造高文化的人文经济──新经济时代云南特色经济模式的选择》[18],《云南文化名牌战略论略》,《昆明报业现状及其展望》[19],《发展休闲产业具有双向激活效应》,《云南文化名牌战略论略(二)》,《公共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研究》,《云南电影现状及其展望》[20]。

2.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以云南大学出版社为依托,由出版社社长、研究所所长施惟达研究员主持,研究所副所长李炎教授协助,整合云南大学民族艺术博士点教学力量,联合云南省社科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相应科研力量,成立时间不长但积极开展研究。

主要成果有:《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之我见》,《民族文化,在阐释与建构中发展》,《现代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文化实现产业化的可能及途径的理论思考》,《差异性竞争: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21]。

3.其他研究者的基础研究成果。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时任)段跃庆教授、文化厅职工大学任宁云副教授《新世纪的呼唤──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研究论纲》[22];云南省委办公厅三处处长(时任)范建华副研究员主编《云南发展文化产业十题》[23];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院长曹骑豹教授主持《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课题[24];云南大学马列部教授熊思远主持《“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条件下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25];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范道桂研究员《云南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界定与分类》[26];云南民族博物馆研究员木基元《西部大开发中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27];云南省委党校语文教研部主任李锐教授《关于培育和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思考》[28];云南省委党校语文教研部讲师熊黎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29]。

同时,连续几年出版的《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更是集中发表了其他众多研究者的大量相关成果,包括:迪庆州政协副主席刘群、州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义执笔《树精品形象,闯文化市场》,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胡廷武《中国出版业面临的三个课题》[30];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杨宏《解析广电“双重属性”》,《今日民族》杂志主编徐畅江《行业类期刊市场化转型的对策》,云南民族博物馆研究员木基元《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31];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缪开和《2004年的云南文学艺术》、《舞蹈奇葩〈云南映象〉》、《文学力作〈水乳大地〉》,楚雄州委常务宣传部长李俊、楚雄州文产办主任李怡等《楚雄州文化改革发展综述》,红河州社科联主席马明武等《红河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瞻》,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锡禄教授等《大理州文化产业发展分析》[32](三)其他相关工作2004年9月,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科院联合展开“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宣讲活动”。

云南省社科院院长纳麒教授、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率领长期从事民族与文化研究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在很短时间内分期分批奔赴省内16个地州市,面向各地州市属部门干部和县属相关干部举办讲座,将云南省社科院多年积累的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成果推向了全省。

几年来,云南省社科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作为云南省内最早组建的文化产业研究实体,受各方委托,先后承办或参与筹办了2002年8月“应对WTO: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品牌开发研讨会”、2003年8月“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第三届全国撰稿人会议”、2003年8月“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2003年9月“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干部培训班”、2004年4月人民大会堂“云南省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座谈会”等相关重要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