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可以把思维分为:
1、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 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 1、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
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 牛顿发现了,引来了现代文明社会, 造就了科学; 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 是艺术想象。
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 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科学的发现 同样如此……。 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 这生活多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 沉默的金。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我们把对谁 生活的感受化成文学,化成诗歌,化成……。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什么是想象 歌唱家告诉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我们 可以到达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师要告 诉你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让我 们……。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 ~~~~”这是什 么? 回答: 简评: 归纳 :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这一切证明: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证明:
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 程。由一点出发,向多个角度想象, 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 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பைடு நூலகம்吴继霞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 想象分为: (一)无意想象 (二)有意想象
思维的目的就在于发现事物间规律性的 联系和关系。 间接反映和概括反映是思维活动的主要 特征。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 为指导来划分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 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 (四)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 (五)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 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p.125)。 例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 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我们看到窗 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 林、陡峭的山峰等。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它是人在睡眠 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 想象。 幻觉——异常;浮想联翩——正常。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过程 想象 思维与想象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三、语言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 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 反映。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二)有意想象 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 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分为: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p.125)
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 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工程师 和工人对建筑图纸的想象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思维与想象规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问题
– 什么是动脑子(思维)? – 思维是否要借助外在或内在的语言? – 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 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分为: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五)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分 为: 1、聚合思维 2、发散思维 3、反向思维 4、侧向思维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四)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 思维分为:
1、常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二节 思维基本形式
一、推理
二、问题解决 三、决策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三节 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二、想象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思维与想象规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p.127-128)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步骤与方法 (三)利用迁移的积极影响,克服某些定势的消 极作用 (四)调控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 (五)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 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 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自 己提出各种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要设法 将其转换成学生的共同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 题,也可以展开全班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予一 定的、必要的启发,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回答: 具象――绳子、大海的波涛 、妈妈的 皱纹 、蜿蜒的小路、屋檐上将化未化 的雪痕、 音乐的旋律……. 人生的起落,、命运的起起伏伏 、不平 静的心情 、曲折前进的人生道路……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归纳 :
由一段短短的波浪线,我们可以想到蜿 蜒的小路 、大海的波涛 、音乐跳动 的旋律、也可以想到那曲折的人生之 路 、灵活机智的办事风格,学习成绩 的起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