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物理力学、电场、磁场综合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有多种方法,有关研究问题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质点,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B .探究加速度a 与力F 、质量m 之间的关系时,保持m 恒定的情况下,探究a 与F 的关系,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C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的是比值法D .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2.如图1所示,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曹磊毫无悬念地 以总成绩282kg 轻取金牌。
赛前曹磊在一次训练中举起125kg 的杠铃时,两臂成120°,此时曹磊沿手臂向上撑的力F 及曹磊对地面的压力N 的大小分别是(假设她的体重为75kg ,g 取10m/s 2) A .F =1250N N =2000N B .F =1250N N =3250N C .F =325N N =2000N D .F =722N N =2194N3.如图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小车和被吊的物体在同一时刻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T,物体所受重力为G,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运动,且v 1=v 2 B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 2>v 1C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T>GD .物体做匀速运动,且T=G4.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为定值电阻,R 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设电流表A 的读数为I ,电压表V 的读数为U ,当R 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 端移动时,则 A .I 变大,U 变小 B .I 变大,U 变大C .I 变小,U 变大D .I 变小,U 变小5.某同学通过对电学的学习后得出如下结论,则其中正确的是A .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应使用公式F=kQq/r 2B .形状相同的两个绝缘金属小球若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接触后每个小球所带电量各为总电量的一半C .电容器放电时,其储存的电场能增大D .白炽灯泡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大,功率越大6.总质量为80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 高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 图,试根据图像可知:(g 取10m/s 2) A .在t=1s 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约为8m/s 2B .14s 内运动员下落高度约为300mC .运动员落地前飞行时间为24sD .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在增大2 图2图37.如图所示,A 、B 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当气体自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体积必然变大B .有可能经过体积减小的过程C .外界必然对气体做功D .气体必然从外界吸热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示A 状态开始,经历了B 、C,最后到D 状态,下列判断中错误的 A .A →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 .B →C 体积不变,压强变大; C .C →D 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D .D 点的压强比A 点的压强小。
9.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的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变大B .所有自发的热现象都具有方向性C .我们可以制造效率为100%的热机D .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必定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C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D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二、双项选择题11. 2008北京奥运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t=0是其向上起跳瞬间,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A .t 1时刻开始进入水面B .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t 3时刻已浮出水面D .0- t 2的时间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12.如图所示,一个重为30N 的物体,放在倾角θ=30°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F=5N 的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N B .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N C .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N 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N13.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年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9月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了太空行走,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离地球表面h 高处的轨道上做周期为T 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 和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在该轨道上,神舟七号航天飞船A .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Th R )(2+πB .运行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h R GM +D .翟志刚太空行走时速度很小,可认为没有加速度E d c 14.如图所示,在O 点处放置一点电荷+Q ,a 、b 、c 、d 、 e 、f 为以O 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 平面与bedf平面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a 、f 两点的电势相等 C .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不做功D .图中Oa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与Ob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不同 15.如图所示的是流星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焰,此时会有人在内心里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
有些流星是外太空物体被地球强大引力吸引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同空气发生剧烈摩擦造成的。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流星同空气摩擦时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引力对流星物体做正功则其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C .当流星的速度方向与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合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流星做曲线运动D .流星物体进入大气层后做斜抛运动16.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对下列各图蕴含的信息正确解读是A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 的速度作变速运动C .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D .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17.物体受到几个恒定的外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撤掉其中一个力,它可能做的运动为A .匀变速曲线运动B .匀减速直线运动C .变加速直线运动D .匀速直线运动 18.提高潜艇在水中运动速度的有效途径是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和减小阻力因数(设水的阻力与潜艇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 2,k 是阻力因数).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 0时,潜艇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 m ,如果要使潜艇运动速度增大到2v m ,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A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2P 0 B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k/8 C .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8P 0 D .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k/419.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o 表示斥力,F<0表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则A .乙分子由b 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B .乙分子从a 到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c 做减速运动C .乙分子由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甲乙丙丁(年) G/v/U/m /kg I /At /sD .乙分子由a 到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20.用r 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P 表示两个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当r=ro 时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设两个分子相距很远时E P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r>r o 时,E P 随r 增大而增加B .当r<r o 时,E p 随r 减小而增加C .当r>r o 时,E P 不随r 而变D .当r=r o 时,E p =0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注意看第11周测的两道实验典型题)21.(1)(8分)某变压器不能拆解,课外活动小组准备用下列器材测定其原线圈使用的铜丝长度:多用电表、电流表(0~0.6~3A )、电压表(0~3~15V )、开关、滑动变阻器(0~5Ω1挡分别测量铜丝的直径、阻值,结果如上图所示,则铜丝的直径为 mm 、电阻约为 Ω;②请在下面方框中画出测量铜丝电阻的实验原理图,并在下面实物图中补画出未连接的导线.22、(10分)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 运动, (“需要”、“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②该同学选取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对BD 段进行研究.求得B 点对应的速度B v = m/s ,若再求得D 点对应的速度为D v ,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BD h ,则还应计算 与 大小是否相等(填字母表达式); ③但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安装实验装置时存在的问题是 , 研究纸带时存在的问题是 , 实验误差可能较大.23.(11分)(1)①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中的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
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 :由2112s s g T -=,3222s s g T -=……, 6552s s g T -= 取平均值g=8.667 m/s 2; 方法B :由41123s s g T -=,52223s s g T -=,63323s s g T-= 取平均值g=8.673 m/s 2。
②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的是电压为220V 的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数据处理的A 、B 两方法看,在S 1、S 2、S 3、S 4、S 5、S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 中有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 或B )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
④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