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三)主要参考文献
[1]李菁、马俊文.关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2(12),62—63
[2]徐滇庆、耿建.创建海外工业园一中国企业的跨海新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4,(6).
[3]徐强.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一推动“走出去”纵深发展[J].江苏对外经贸论,2006,(5).
[8]张世国.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几点设想[J].大经贸,2007(7).
[9]李春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我国企业“走出去”[J].国际经济合作,2008(7),9一12.
[10]董琪.2009.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徐滇庆、耿建.去东欧建海外工业园[J].新远见,2005.
第一,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查阅著作、杂志等文献。
第二,网上检索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大量信息,在网上检索寻找文献,主要是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和维普期刊数据库。
第三,分析综合法。分析和综合是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与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综合,是对以上方法得到的信息进行深加工,根据研究事实,从哲学、系统科学的角度进行整体研究,探讨其作用。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新的经营模式,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一种“企业对政府”模式。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指通过国家的统筹指导,由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比较完整,辐射和带动能力强、影响大的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将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在老师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2014.12.26~2014.12.28。
第二阶段:文献查阅;撰写开题报告;2014.12.29~2015.01.3。
第三阶段:修改开题报告,老师同意后开始根据提纲撰写论文。2015.1.4~2015.01.10。
2、总结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
3、对各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产业等优势的解析
4、分析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现存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5、通过对境外经贸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启示
三、研究步骤、方法和研究措施
(一)研究步骤
1.首先搜索我国商务部网站,在“商务热点”一栏中看到推荐专题: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再搜索文献资源,觉得可行,通过指导教师点拨,确定标题及研究方向。
通过探索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效果,目的在于一、更好的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有效的开拓国外市场;二、帮助我国企业规避贸易摩擦、提高企业竞争力、帮助国家缓解外汇储备过多的压力;三、为今后建立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提供经验和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2]国家商务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展分析[EB/OL].(2007-11-07)/news/2007-11-07/000002894193.html.
[13]唐春宇、姚利民.浙江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即境外合作区建设评价与对策研究[D].2012.浙江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了解与认识
2、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
3、各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产业等优势的分析
4、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现存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5、通过对中墨、中非境外经贸区的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启示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5]周颖、陈林莉、潘松挺.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78—84.
[6]李计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模式选择[J].中国评论月刊,2007(3).
[7]邹昆仑.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业选择和政策安排[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3).
第四,比较分析法。通过两个相似领域的对比,相互取长补短。
(三)研究措施
本文主要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网络资源下载相关文献。同时通过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查阅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最新发展情况,再结合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现状、特点及优势问题等方面,通过对现有的一些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经验总结,为今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更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了解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立的必要性。李菁和马俊文(2012)在《关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研究》中指出:首先,境外园区增强了企业境外投资成功的概率,降低了风险;其次,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以更好地促进且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再者,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有效平台,所以他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存在很有必要。徐滇庆和耿建(2004)在《创建海外工业园一中国企业的跨海新路》一文中指出中国加入世贸三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浪潮越演越烈,意味着按照传统出口贸易方式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出口贸易形式,走出国门,创建海外工业园。张菲(2013)在《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提到,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政府扶持下的中非投资合作新模式,这种模式也有利于发挥集群效应,不仅有利于改善非洲民生,而且能够帮助中国开拓市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颖,陈林莉和潘松挺(2008)在《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有利于加快我国一些产能过剩、较为成熟的产业向境外转移,有利于提高这些产业境外投资的集中度,有利于促使这些产业在境外尽快地形成产业集群。
论文题目: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研究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姓名:XXX学号XX
指导教师:XX职称副教授
定稿日期:2015年1月9日
一、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政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以促进与东道国的共同发展。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经贸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通过建设经贸合作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3、认识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研究。徐滇庆和耿建(2005)的《去东欧建海外工业园》一文论述了我国的海外工业园可以选择东欧地区,从国家间发展差距“慢半拍”的投资准则展开分析。他们认为人均收入水平相差不多的国家的市场特点相近,民众的需求也在类似档次上,最有可能形成合作和双边贸易。所以创建中国工业园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东欧、中亚和东南亚比较符合这一条件。周颖,陈林莉和潘松挺(2008)在《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研究》一文中,首先按照其开展业务的态势分,我国现有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并根据区位因素选择的依据,提出决定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一般区位因素和特殊区位因素。之后,对我国合作区的区位分布趋势进行了推测,从企业层面提出投资建议,从政府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分析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下,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的现状和特点,并根据区位因素选择的依据,提出决定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和境外经贸区现存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合作区的区位分布趋势进行了推测,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发展建议。
解决的问题包括:
1、描述我国境外经贸区的发展现状
[4]中国评论:建境外经贸合作区实践和谐世界[EB/OL].中国评论新闻网,
http://m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l/4/2/100314218.html7coluid=32&kindid=507&docid=100314218&mdate=091l 123624.
[14]张菲.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13(3):34—39.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从我国境外贸易区的现状及特点出发,了解现在境外自贸区的实行的一些措施,根据现在国家颁布的发令条款等,分析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优势和问题,通过各个合作取得发展趋势,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2、认识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李菁和马俊文(2012)在《关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研究》中指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问题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东道国投资环境带来的风险,因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所选择的东道国主要集中于中低收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国内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这些国家国内需求有限,与出口相关的辅助产业不足,这些都会对产品的销售造成障碍。还有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境外投资资金不足主要是因为融资困难。我国国内的融资渠道不够丰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健全,企业债券市场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企业无法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渠道,而且,新设立的境外投资企业,市场信誉尚未建立,国内银行也很难把握企业在境外的运营状况,所以通常对于企业用于境外分支机构的贷款并不热情。另外,从当地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也相当困难。再者就是合作区建设定位不明确,存在偏差,在己有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中,一些合作区对于产业的选择以及未来的规划不十分明确,同时还存在对于合作区定位过高,产业选择趋同、过杂的现象。
2.理清思路,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构建大致框架。
3.阅读大量文献收集资料,主要是图书馆,书店以及网上文献库、学术库资料拟写文献综述。
4.进一步文献研究,拟写开题报告,确定论文提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