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系统
2)感觉缺失性膀胱机能障碍(无张力性膀胱) (感觉缺失型) 病变部位:在后根和后索,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和脊髓 痨等。 病因:1)膀胱感觉消失:因中断了排尿反射的传入径路,尿量增 多,膀胱已很膨胀,但膀胱的感觉冲动仍不能传到大脑皮质而引 起尿意,但发自皮质高级中枢的抑制性冲动仍能到达脊髓,2)膀 胱副尿肌过度伸长而丧失收缩力,致使膀胱副尿肌失去张力,发 生尿潴留,膀胱容量增大(可达1000毫升)而有大量残余尿 。 表现:排尿极度无力,只能慢慢溢出,即溢出性尿失禁或假性尿 失禁,又由于大量残余尿的存在,常可发生继发感染。
(三)膀胱反射及其异常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1、组成: 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肌肉: 逼尿肌——构成膀胱壁,平滑肌 尿道内括约肌——在尿道内口周围,平滑肌 尿道外括约肌在——尿道膜部,横纹肌
2、作用: 1)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L1-2腰髓侧角的交 感核,经L1-2前根、由交通支和交感干神经节, 至腹主动脉丛、(上)腹下丛(骶前丛)腹下 神经和下腹丛(盆神经丛),在丛内形成突触, 其节后纤维达膀胱,使逼尿肌弛缓,尿道内括 约肌收缩,将尿液储存膀胱内。
动眼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盆内脏神经
3.骶部副交感神经来源、行程、分布
骶2~4副交感核 盆内脏神经
S2
骶交感干
盆丛
S3 S4
盆内脏神经
结肠左曲以下肠 管和盆腔脏器 盆丛
三、内脏感觉神经
1. 初级神经元:位于脑神经节、脊神经节内 2. 外周突起: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
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
周 内 围 脏 部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神 脑神经节 经 脊髓:交感和副交感低级中枢 系 统 中 脑干:孤束核,副交感核,心血管、呼吸中枢 枢 大脑: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
脊神经节
部 间脑:情绪、体温、摄食、水平衡、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交 感 神 经 系 统
根据反射原理分为两类: (1)局部性皮肤血管反射:轴突反射。当皮肤受刺激时, 冲动一方面沿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传向中枢,另一方面又可 沿同一感觉纤维的分子传向皮肤血管,引起皮肤小血管舒 张。由于这种反射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所以称为轴突反 射。但这不是真正的反射,它不因后根损伤而消失。118 图 (2)反射性皮肤血管反射: 反射弧:皮肤感觉神经纤维 → 脊神经节 → 后根 → 脊髓 后角根部内侧的副交感神经 → 后根 → 脊神经和血管周围 神经丛。 功能:使血管扩张,皮肤出现红纹。当这一反射弧被中断 时,反射消失,在脊髓横断性病灶以下区域的皮肤血管反 射往往亢进。因而在做皮肤划纹症检查时,刺划区域应跨 越病灶阶段的上下,以便对照。
脊髓的排尿低级中枢是受大脑皮质控制。膀胱感 觉冲动入脊髓后,能至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还 能经脊髓后索(膨胀感觉)和脊髓丘脑侧束 (痛觉)上传,最后达大脑皮质的最高排尿中 枢(旁中央小叶),再由旁中央小叶发出下行 纤维(经锥体束)至脊髓的两侧排尿中枢
正常情况,大脑皮质的高级排尿中枢—抑制脊髓低级排 尿中枢,当膀胱内尿量增多,引起尿意,情况不允许, 大脑皮质发出冲动,经下行纤维至脊髓低级中枢,抑 制骶髓的副交感中枢,并兴奋骶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 和腰髓的交感中枢,使副尿肌松弛,情况允许,皮质 对低级中枢作用相反,即能引起排尿。尽管排尿是反 射性的,常受到大脑皮质的影响,完全可经随意控制 排尿。而婴儿由于大脑皮质发育还不完全,对脊髓的 低级中枢的控制力弱,有尿时,即通过脊髓排尿中枢 反射性地排尿,因此不能随意排尿。以后随年龄的增 长,大脑皮质和锥体束发育完善,皮质中枢对脊髓中 枢的控制力也增强,就能做到了随意排尿,
上至颅底,下至尾骨。
(3)椎前节
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脏支的根部。 有四个:腹腔神经节(最大)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交感干 脊髓侧角 节间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椎旁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
(4)交通支:交感干与脊神经的联系。 白交通支:起自脊髓侧角细胞 节前纤维 只存在于T1~L3共15对脊神经 灰交通支:起自交感神经节 节后纤维 脊神经中均有
L3
副 交 感 神 经 系 统
S2 S4
二、内脏运动神经
(一)交感神经 (二)副交感神经
(一)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脊髓T1~L3的中间外侧核(侧角)。
交感干 椎旁神经节 节间支 椎前神经节:腹腔节、肠系膜上节、 肠系膜下节、主动脉肾节 神经丛 交通支
2.周围部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第三腰神经
后角
2)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发自S2、3、4骶髓侧 角副交感核、经S2、3、4神经前根和盆内脏 神经,通过盆神经丛入膀胱壁内的神经节内形 成突触后,节后纤维分布于副尿肌收缩,内括 约肌开放,引起排尿。 3)躯体运动神经,起源于第二、三、四骶髓前 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尿道外括约肌,可随意控 制外括约肌的舒缩。
前角的运 动神经元
内脏-内脏反射
内脏-躯体反射
四、内脏反射及其病变症状
(一)立毛反射 (二)皮肤血管反射 (三)膀胱反射及其异常 (四)直肠反射及其异常
(一)立毛反射
立毛反射为躯体内脏反射。 反射弧:皮肤受寒冷刺激 → 脊神经、脊神经节 → 脊 髓 → 脊髓中间神经元 → 同侧脊髓侧角 → 节前纤维 经前根入脊神经 → 白交通支 → 交感干神经节→ 节 后纤维经灰交通支 → 脊神经 → 立毛肌 病变: (1)当脊髓侧角、前根、交感神经节或节后纤维有 破坏性病变时,由于反射弧中断,病变所支配的区域 立毛反射消失。 (2)脊髓的急性横断性病变,横断以下脊髓所支配 的区域,在脊髓休克阶段可出现暂时的立毛反射消失, 休克后可有立毛反射亢进现象。这是由于脊髓内交感 神经中枢失去高级中枢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释放现象。
(三) 副交感神经
1.组成
(1)低级中枢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眼 神 经 副 核 , 动 上、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神经节: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 器官
(2)周围部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2.脑干副交感神经来源、行程、分布
(1)动眼神经副核 → 动眼神经 → 睫状神经节 →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上泌涎核 → 面神经 → 翼腭神经节、下颌下 神经节 →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3)下泌涎核 → 舌咽神经 → 耳神经节 →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 迷走神经 → 神经节 → 颈 胸脏器、腹腔的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 上的肠管
腹腔神经节
第6~9椎旁节 的节前纤维
第10~11椎旁 节
位于腰椎体的前外侧、腰大肌内缘。
腰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 1)灰交通支 → 腰脊神经 → 腰部、腹壁的血管、汗 腺、竖毛肌。 2)腰内脏神经
消化管 盆腔脏器
(4)盆部交感神经:
4对骶交感神经节 1个尾交感神经节(奇神经节)。 盆部交感神经分支: 1)灰通支 → 骶神经和尾神经 → 下肢和会 阴部血管、汗腺、立毛肌。 2)骶神经节 →盆丛(下腹下丛) → 盆腔 脏器。
(三)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 1)无抑制性膀胱机能障碍 (无抑制膀胱) 病变部位:旁中央小叶或下行锥体束。 常见病变:矢状窦附近脑膜瘤,上矢状窦血栓, 脑出血、脑栓塞和多发性硬化等。 特点:大脑此质与脊髓中枢的联系是双侧性 ,一 侧皮质的病变膀胱仍维持正常机能
作用:大脑皮质的高级排尿中枢对脊髓的低级中枢有 兴奋抑制两方面的作用,以抑制为主 . 原因:病变时失去抑制,少量也能引起排尿. 表现:尿急、不能随意控制排尿,排尿突然而失禁;量 少而次数多; 排尿的力量和尿线都正常,无残余尿 。 婴儿由于大脑皮质和锥体束发育不健全,缺乏对脊髓 抑制力,因而也有无抑制性膀胱的排尿特点。如果由 于某些原因,抑制力未能达到正常程度,在睡眠中即 可发生遗尿。
内脏神经系统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内脏运动神经 三、内脏感觉神经 四、某些内脏反射及其病变特征
一、概述:
①内脏神经系统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 和腺体的神经系,它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组 成部分。 ②内脏神经系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③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系” 、“植物神经
系”
内脏神经系统
咽丛 颈 中 神 经 节
动脉丛
2)伴邻近 动脉行走, 颈下神经节 形成动脉
心上、中、下神经
(2)胸部交感神经:
位于胸椎两侧,10~12对神经节。
胸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 1)灰交通支 → 12对胸神经 → 胸壁、腹壁的血管、 汗腺、竖毛肌。 2)上5对胸交感神经节 → 胸主动脉丛、食管丛、 肺丛、心丛 → 相应器官。 3)组成内脏大神经 4)组成内脏小神经
颈下神经节:常和第一胸神经节合称星状神经 节,位于第一肋椎关节前方。节的前下方与胸 膜顶毗邻。故做颈下神经节封闭手术时,要注 意其周围的重要结构,特别是防止刺破胸膜顶 而发生气胸。
节后纤维分布
颈上神经节
1)经灰交 通支连至 1-8对颈神 经,并随 其分布至 头颈上肢 的血管、 汗腺、竖 毛肌。
交通支
(3)由于一个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可与不同 的交感神经节的许多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因此, 在正常时局部的刺激可引起同侧广泛的多段的立 毛反应。 当脊髓横断性病变时: ① 刺激病灶以下区域的皮肤时,所产生的立毛反 射向上只扩散到病变阶段以下的区域,由此可以确定 病灶的下界; ② 刺激病灶以上区域的皮肤时,所产生的立毛反 射向下只延伸到病变阶段以上的区域,由此可以确定 病灶的上界。 病灶阶段内立毛反射消失。
4)感受觉神经,起自膀胱的内脏感觉神经纤维, 一部分随盆内脏神经进入骶髓相应节段的后角, 主要传导膀胱的膨胀感和部分痛觉;另一部分 维纤维则随交感神经进入腰髓,主要传导痛觉。 可见,传导尿道感受纤维主要经盆内脏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