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浙江卷)化学解析版

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浙江卷)化学解析版

2018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参考试卷化学部分解读选择题部分化学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7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 .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 、O、N 四种元素C •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02和H20D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解读:A选项,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B选项,蛋白质是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都含有C、H、0、N 四种元素,B正确;C选项,蚕羊毛属蛋白质,为含氮化合物。

合成纤维除含C、H、0元素外,有的还含有其他元素,如腈纶含N 元素、氯纶含Cl 元素等,它们完全燃烧时不都只生成C02和H2O, C错;D选项,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大于胶体,大于10-7m<即大于100mm),D 错。

答案:B8. 下列说法不•确.的是A .用倾析法分离时,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用玻璃棒引流到另一容器内,即可使沉淀与清液分离B .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C .用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D .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解读: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应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的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选项错。

答案:B9. 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 L--1丁溶液的pH为13<25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 > Z > Y > XB . 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W A族C. 1 mol 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 电子D . 1.0 L 0.1 mol 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解读:根据题给的信息: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 L-1丁溶液的pH为13<25C)。

可以推知甲为Na2O2、乙为CO2、丙为H2O、丁为NaOH、戊为Na2CO3、己为02。

由此可推出X为H、Y为C、Z为O、W为Na。

NaOH 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解读:A 选项,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主链编号“最低系列”原则和 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 2、5、6;从右到左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较第二个数字“ 5”与“ 3” .因5>3,故编号应从右到左。

该有机物的命名为 误。

<1)关于最低系列原则所谓 “最低系列”是从碳链不同的方向编号,得到几种不同的编号系列,顺次逐项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 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的即“最低系列”。

例如:答案:C10 .已知电极上每通过 96 500 C 的电量就会有1 mol 电子发生转移。

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 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 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g + + e - = AgB .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 mg ,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C .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 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

的沉积量为108.0 C金属颗粒掉进铂 一个收集网袋。

D .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解读: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银棒作阳极,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该银电量 计中的银棒应与待测电解池的阴极相连<见下图),D 选项错。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按系统命名法CH 3¥比 CH 3 CH S™3CHCH 2CH 2CHCHCH^的名称C 6H 12O 6,满足 C m (H 2O>n ,因较优基团后列出”原则:该烷烃从左到右2、3、6。

第一个数字都是“ 2”,故比2, 3, 6—三甲基-4-乙基庚烷 A 错D为2, 5, 6—三甲基-4-乙基庚烷5.0 mol中含有1mol 酚羟基和3mol 酯基,其中有 应,D 正确。

答案: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 100 C 、 1011mol 酯基断键后,又形成 1mol 酚羟基,所以最多能与 5.0 mol NaOH 的水溶液完全反kPa 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 mol -1 3 / 12,则 H 2O(g> -----' H 20(l> 的 A H = 40.69五甲基壬烷。

若第二个数字仍相同,再继续比较直至遇到位次数字最小者即可。

例如,故该烷烃的名称为 3,6-二甲基-7-乙基壬烷;而不是 4,7-二甲基-3-乙基壬烷。

B 选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常压下,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碳链上的支链越多,分子 间的作用力越小,沸点越点。

所以,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减小。

B 错误。

C 选项,糖类化合物是指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肌醇是属于醇,不属于糖类 化合物。

C 错误。

该烷烃位次分都是“ 2” CH 31 Z 3>4 5 6 T 81 9CHj —CH —C —CHj —CHa —CHa —CH-—-- -2| ],故比较第二个数字“ 3”与“ 2” .因2<3,故编号应从右到左。

从左到右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 3、8、8、;从右到左编号,甲基的 别为2、2、7、7、8。

第一个数字该有机物的命名为2, 2,乙7, 8-<2 )关于取代基的列出顺序'较优基团后列出”原则:确定较优基团”的依据一一次序规则:<i )取代基或官能团的第一个原子,其原子序数大的为 团”。

较优基团”;对于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为较优基(ii>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之相连的第二个原子,依此类推。

常见的原子、基团较优顺序是:一CH 鼻 < —CH J CH J < -CH 2CH 2CH S < —CH(CH 込 < < -COOH <-NHj <—NOj <—OH < -Cl < —Br当主碳链上有几个取代 或官能团时,这些取代基或官能团的列出顺序将遵循次序规则”,指定 较优基团”后列出。

大小不CH 3CH 3 CH 2 CH JCH 36HCH a CH a CHCHCH a CH 3CH 3-ClliCIIj > -CII 3同的烷基从两端起位置相同时使较优的基团后列出 ,也就是说,若大小不同的烷基从两端起位置相同时 ,由于一CH 2CH 3为“较优基团”,则应,则应使较小的基团有较小的位次,D 选项,1.0 mol 的OCHkJ mol-1B .已知MgCO3的K sp = 6.82 X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 3的溶液中,都有c(Mg 2+> = c(CO32->,且c(Mg 2+> C(CO32-> = 6.82 1X6C .已知:的A H 为一384 kJ mol-1共价键C—C C=C C—H H —H键能/ kJ mol-1348610「413「436D .常温下,在0.10 mol L-1的NH3 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I晶体,能使NH3 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解读:A 选项中,H2O(g>T H2O(I> 是放出热量,则H2O(g>——H2O(l> 的A H= —40.69 kJ mol-1。

A 错;B 选项中,难溶电解质Mg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度积是难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MgCO 3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是c(Mg 2+>和c(CO32->保持不变,不是相等,此时,K sp( MgCO 3>=c (Mg 2+> X c(CO32->, 25 C时K sp = 6.82 1X-6,所以B错;C选项中,苯环上碳原子间的键是介于CHj CM,A AI ②------ *1(X)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则反应 '「--'的焓变不能用C —C和C=C的键能来计算,C错;D选项,常温下,NH3 H2O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平衡:NH3缶0^三NH4++OH —,加入少量NH4CI晶体,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平衡向左<逆向)移动,抑制了NH3 H2O的电离,从而使NH3 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正确。

答案:D1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2HI = 2FeCI 2 + 丨2 + 2HCl ; 2Co(OH> 3 + 6HCl = 2CoCl 2 + Cb f + 6HO2Fe(OH>2 + I2 + 2KOH= 2Fe(OH> 3 + 2KI ; 312 + 6KOH= 5KI + KIO 3 + 3H2O复分解反应:2HSCN + K 2CO3 = 2KSCN + CO 2 T + HO ; KCN + CO 2 + H 20 = HCN + KHCO 3热分解反应:4NaCIO ——3NaCl + NaClO 4;NaClO 4——NaCl + 2O 2 f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 .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I2B .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 3C .热稳定性:NaCl > NaClO 4 > NaClOD .酸性<水溶液):HSCN > H 2CO3 > HCN解读: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酸性溶液):C0203>Cl2>Fe3+>l2, A选项错;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I2 > KIO 3, B选项正确;C 选项,根据在热分解反应中稳定性弱的物质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稳定性强的物质,C正确;D选项,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酸性<水溶液):HSCN > H 2CO3 > HCN,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