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欧封建制度优秀教案

西欧封建制度优秀教案

西欧封建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世纪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制度。

(2)能够概括领主与农奴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庄园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再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的价值是在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封建制度。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封君与封臣。

教师提问: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8世纪上半叶,掌握法兰克王国实权的宫相査理·马特对以往无偿赏赐给贵族土地的做法进行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以宣誓效忠和服军役为条件,这些封地称为“采邑”。

接受土地的人要根据受封土地的多少,提供相应数量的骑兵及武器装备,为国王服兵役。

后来,获得国王分封的大贵族也把土地封赐给自己的属下。

赐封土者为封君,亦称“领主”;接受封土者为封臣,亦称“附庸”。

封臣要效忠封君,并对封君承担军事防卫或征战等义务;
封君有义务为封臣提供保护,不得随意侵害封臣的名誉和财产等。

分封的土地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称为“封土”。

10到11世纪,西欧的大小贵族之间已经普遍结成了封君封臣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读一读”信息窗,并“议一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一般而言,封君和封臣只承认直接的主从关系。

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交织,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目标导学二:领主与农奴。

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与封君封臣相对应的是西欧的庄园制度。

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领地。

国王、教会、贵族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他们就是庄园的“领主”。

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包括农奴和自由农。

他们是领主的佃户。

农奴在法律上不是自由人,不能自由迁徙或离开庄园。

封建领主虽然不能随意杀害农奴,但可以将农奴买卖或赠送他人。

农奴和自由农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领主不能随便没收他们的份地。

在劳役之外的时间里,他们在自己的份地上劳动,那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目标导学三:庄园生活。

问题思考:你知道古代欧洲的庄园经济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庄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庄园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品,从领主的生产和生活所需到农民的口粮、日用品和劳动工具,基本由本庄园生产。

只有盐、铁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外面购买。

庄园中通常建有教堂,神父负责庄园的宗教事务。

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还拥有行政、司法等权利。

庄园法庭是领主管辖的地方法庭,处理庄园中的各种纠纷和案件。

开庭时由领主本人或管家充当主持人,要求全体农奴和自由农必须出席。

陪审员由一些农奴或自由农充当,这是他们的义务,但他们也可以对判决施加一定的影响。

领主会利用法庭强化对农奴的控制和剥削,农奴也会利用法庭与领主斗争。

因此,庄园法庭也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工具。

教师提问:庄园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提示: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它一方面肯定了封建主对农奴的剥削与压迫,同时在组织生产、保护农民权利等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适应了当时西欧社会的需要。

13世纪以后,庄园因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农奴制的解体,逐渐走向衰落。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西欧的封建制度,了解了西欧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变化、庄园经济等重要史实。

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课本,巩固我们今天学的知识。

【作业布置】
1、根据课文中的图示,概括一下封君封臣的关系。

2、根据课本所学,查找资料,描绘西欧庄园农民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