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体物大赋2、汉赋四大家3、纪传体4、《史记》的互见法5、《汉书》6、《古诗十九首》7、建安七子8、建安风骨9、左思风力10、潘陆11、玄言诗12、颜谢13、田园诗14、《文心雕龙》15、《水经注》16、《诗品》17、徐庾体18、《玉台新咏》19、永明体20、《世说新语》21、宫体诗22、骈文23、志怪小说24、志人小说二、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2、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史记》与《汉书》的不同。
4、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
5、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
6、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8、简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9、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
10、简述陶渊明的词赋、散文创作。
11、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12、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诗人。
13、以江淹《别赋》为例具体分析骈赋的形式特点。
14、简析《搜神记·干将莫邪》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15、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举例论述题1、举例论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2、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3、举例论述《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在反抗封建礼教时的异同之处。
4、试比较三曹诗歌创作的不同。
5、举例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6、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7、南朝民歌语言运用上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之。
8、举例论述谢眺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9、举例论述《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四、作品《项羽本纪》《上邪》《孔雀东南飞》《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归去来兮辞》《蒿里行》《短歌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燕歌行》《白马篇》《郁郁涧底松》《少无适俗韵》《结庐在人境》《种豆南山下》《野外罕人事》《精卫衔微木》《登池上楼》《对案不能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敕勒歌》一、名词解释1、体物大赋又称大赋、汉大赋、散体大赋。
在内容上,铺叙描写事物,以达到既美且刺的作用;在形式上,铺采摛文,韵散混用,篇幅短,设为问答。
2、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3、纪传体由司马迁首创,主要用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史书编写方法。
4、《史记》的互见法又称旁见测出法,即在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被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5、《汉书》由东汉班固编撰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得断代史,其内容是: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81万字。
在叙事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6、《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姓名。
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
它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诗主要是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与思妇闺愁的诗歌。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8、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它是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代表诗人为“三曹”“七子”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其作品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式雄健涤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特征。
“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①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建安文人共同的追求。
②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③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鲜明的个性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④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9、左思风力指左思诗歌风格再现了建安风骨风格,他的诗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判态度,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
他的诗具有现实主义文风,与形式主义文风相对。
是潘岳和陆机的合称。
他们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也是太康体文风的代表,太康体文风是太康时期诗人创作缺乏现实内容只注重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辞藻华美对偶公正因而笔力平绉。
11、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以孙绰和许珣为代表,以抒发老庄玄理为主,平淡寡味,缺乏形象。
12、颜谢即谢灵运和颜延之,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山水诗,他与谢灵运其名。
当时并称为“颜谢”,然而比谢诗更加锤炼雕饰,凝练规整,且喜搬弄典故,堆砌辞藻,而缺乏情致。
13、田园诗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渔人等劳动为主题。
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
到唐宋后变成隐居不仕的文人和退隐田园的仕官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14、《文心雕龙》由南朝刘勰所作,共五十篇,包括总论五篇、文体论二十篇、创作论十九篇、批评论五篇,以“深得文理”而著称,其行文本身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
成书于齐末,具有议论文性质,却采用骈文的体裁。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15、《水经注》由北魏郦道元所著,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
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还表现出对东晋以后南方地志的广泛参考和吸收,竟以北人的身份而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集大成者,在文化史与文学史上都是卓尔不凡的。
晋宋地志中的山水描写与语言风格是《水经注》的先导。
此书寓有希望祖国统一的理念。
16、《诗品》(梁)钟嵘编纂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作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专论五言诗,共品评了汉代至梁代的一百二十二个诗人,以及古诗十九首,分为上、中、下三品。
17、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琦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商丽扉”。
18、《玉台新咏》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
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收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八卷,诗行一卷五言四句诗一卷,共十卷。
大部分是汉迄梁的作品。
是一部专迭艳诗的诗歌总集,他的出现与当时盛行的宫体诗潮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称新诗体,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20、《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由刘义庆编撰。
它主要是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21、宫体诗主要指梁陈时期以描绘女性体态与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琦丽轻柔的宫体诗,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内容缺乏,单纯而毫无寄托。
内容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2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与散体卓行的狭义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也称骈俪文,骈偶,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
一种以对偶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
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23、志怪小说杂谈神仙鬼怪的小说,起源于魏晋,曲折的反映社会现象,表达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幻想充满奇异色彩。
代表作为《搜神记》。
24、志人小说源于魏晋,既是品评人物的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文风的发展。
记叙了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看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风貌。
可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
二、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①骚体赋是模仿楚辞写的一种赋,在内容上庄重抒情。
贾谊《悼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②新体赋又称汉大赋,在内容上铺叙描写事物,以达到既美且刺的目的。
形式上,铺采摛文,韵散混用,篇幅长。
③抒情小赋内容上咏物、抒情,形式上短小,文辞清丽,不用回答,通篇用韵。
2、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①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a鸿篇巨制,韵散结合b采用设问式回答的形式结篆全篇C笔墨铺夸,描绘细致d以叙事状物为主,词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②标志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3、《史记》与《汉书》的不同①《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是在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记叙。
②《史记》人物传记基本都是些单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的兴衰史。
而《汉书》则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的历史。
③《史记》具有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传记。
《汉书》中悲剧人物不如《史记》那样众多。
④《史记》笔法疏荡往复,《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4、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①介绍人物身世②篇末点评③运用衬托、对比、夸张、诗文并用侧面描写手法及人物语言行动等正面描写手法。
5、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①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a诗人的笔触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因而社会之间的贫富悬殊。
苦乐均在诗中得到反映。
b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
c对男女之间的爱恨做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d表达了乐生恶死的愿望②娴熟巧妙的叙述手法a生活镜头的选取b故事情节完整曲折c人物形象各具特色d叙事详略得当e寓言诗的创作6、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他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婉曲折,反复低回。
①以写景叙事发端,及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且抑扬有致。
②其中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③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8、简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①大谢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股,模仿山水;小谢通过深入观察,捕捉山水最富有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画。
②大谢的诗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小谢则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成为诗人生活一部分,其山水诗由画境入意境,并具有了清怨的风格。
9、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风格特点:①情景事理的混融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简析: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白描,朴朴素素,明白如话,偶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那日多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的心理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含着真谛。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10、简述陶渊明的词赋、散文创作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词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境11、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为主的诗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创了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