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数学回归教材(选修2-1)一、知识网络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3 双曲线 2.4 抛物线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习题重温1.(P8)证明:若034222≠--+-b a b a ,则1≠-b a .2.(P12-3)下列各题中,q p 是的什么条件? (1)11:,1:-=-=x x q x p ;(2)51:,3|2:|≤≤-≤-x q x p ; (3)x x q x p -=-=33:,2:;(4):p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q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P 27-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23,x x N x >∈∀;(2)所有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数字都是0; (3)01,0200≤+-∈∃x x R x ;(4)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相互垂直.4.(P31-1)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某战士连续射击了两次.设命题p 是“第一次射击击中目标”,q 是“第二次射击击中目标”.试用q p ,以及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或⌝∧∨,,)表示下列命题:(1)两次都击中目标; (2)两次都没有击中目标.5.(P42-4)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1(-,)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商是2,点M 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6.①(P48-5)比较下列每组中椭圆的形状,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扁?为什么?(1)112163692222=+=+y x y x 与; (2)11063692222=+=+y x y x 与.②(P72-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抛物线,观察它们开口的大小,并说明抛物线开口大小与方程中x 的系数有怎样的关系: (1)x y 212=;(2)x y =2;(3)x y 22=;(4)x y 42=.7.(P49-8)已知椭圆19422=+y x ,一组平行直线的斜率是23. (1)这组直线何时与椭圆相交?(2)当它们与椭圆相交时,证明这些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的中点在一条直线上.8.(P50-4)如图,矩形ABCD 中,|AB |=8,|BC |=6.E ,F ,G ,H 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R ,S ,T 是线段OF 的四等分点.T ,S ,R '''是线段CF 的四等分点.请证明直线ER与R G '、ES 与S G '、T G ET '与的交点L ,M ,N 都在椭圆191622=+y x 上.9.(P62-4)已知双曲线1222=-y x ,过点)1,1(P 能否作一条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B A ,两点,且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10.(1)(P74-3)已知点B A ,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BM A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差是2,求点M 的轨迹方程.(2)(P81-5)已知点B A ,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M BM AM 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和是2,求点M 的轨迹方程.11.(P80-2)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轨道是以地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设地球半径为R ,卫星近地点、远地点离地面的距离分别为12,r r ,求卫星轨道的离心率.12.(P80-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求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13.(P80-10)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B A ,的坐标分别是5(-,0),(5,0),且BC A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0(≠m m ,试探求顶点C 的轨迹.14.(P81-6)就m 的不同取值,指出方程)3)(1()3()1(22m m y m x m --=-+-所表示的曲线的形状.15.(P94-1)已知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基底,从,,中选哪一个向量,一定可以与向量b a q b a p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16.(P99-1)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AC OB BC OA ⊥⊥,,求证:AB OC ⊥.17.(P107-2)如图, 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B A ,两点,直线BD AC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8,6,4===BD AC AB ,求CD 的长.18.(P111-2)如图,两条异面直线b a ,所成的角为θ,在直线b a ,上分别取点F A E A ,,和点',使,a A A ⊥'且,b A A ⊥'(的公垂线称为异面直线b a A A ,').已知E A 'l EF n AF m ===,,,求公垂线A A '的长.19.(P112-6)已知DBC ABC ∆∆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CBA BD ,BC AB ∠== =120=∠DBC ,求:(1)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2)直线AD 与直线BC 所成角的大小; (3)二面角C BD A --的余弦值.20.(P113-12)一条线段夹在一个直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它与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都是30 ,求这条线段与这个二面角的棱所成角的大小.21.(P118-12)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成直二面角,点F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点O 是原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折纸后的EOF ∠大小.三、归纳总结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 命题及其关系① 四种命题相互间关系:② 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 p ⇒¿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p p q ⇒¿p 是q 的既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p 靠 3. 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注意命题的否定形式(联系反证法的反设),主要是量词的变化.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x轴为例)2.“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如:(1)在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焦点三角形问题时,常用定义结合解三角形(一般是余弦定理)的知识来解决;(3)在求有关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时,常利用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意义去解决。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常见方法:①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等;②点差法(主要适用中点问题,设而不求,注意需检验,化简依据:12122100212,2,22x x y y y yx y k x x ++-===-) (2)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来解决;(注意斜率是否存在)① 直线具有斜率k ,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1122(,),(,)A x y B x y1212AB x y y =-==- ② 直线斜率不存在,则12AB y y =-.(3)有关对称垂直问题,要注意运用斜率关系及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
考查三个方面:A 存在性(相交);B 中点;C 垂直(121k k =-)(4)求曲线轨迹常见做法:定义法、直接法(步骤:建—设—现(限)—代—化)、代入法(利用动点与已知轨迹上动点之间的关系)、点差法(适用求弦中点轨迹)、参数法、交轨法等。
注: 1.圆锥曲线,一要重视定义,这是学好圆锥曲线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二要数形结合,既熟练掌握方程组理论,又关注图形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运算。
2.当涉及到弦的中点时,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韦达定理;二是点差法.3.圆锥曲线中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通常从两个途径思考:一是建立函数,用求值域的方法求范围;二是建立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范围。
4.注意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数量积解决垂直、距离、夹角等)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 平行 3. 垂直 4. 线线角 ||,|||||a b a b a b ⋅<>=线面角 ||,|||||a n a n a n ⋅<>=二面角 12||,|||||n n n n n n ⋅<>=5. 距离问题(一般是求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P 到平面α的距离 ||||PA n n ⋅ (其中A 是平面α内任一点,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⑴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概括为:垂直于射影就垂直于斜线.)⑵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 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概括为:垂直于斜线就垂直于射影.)选修2-1答案1.略2.(1)充分不必要;(2)充要;(3)既不充分又不必要;(4)充分不必要3.略4.(1)q p ∧;(2))(q p ∨⌝5.)0,3(,3--=去掉x6.①第一个扁;②第4个开口大7.(1)2323<<-m ;(2)略8.略9.不能10.(1))1(),1(2±≠--=x y x ;(2))1(,1±≠-=x xx y11.21122r r R r r e ++-=12.p p )32(2)23(2-+或13.①1-=m 时圆;②10-≠<m m 且时椭圆;③0>m 时双曲线 都要除去5(-,0),(5,0)14.①轴时x m 1=;②轴时y m 3=;③时圆2=m ;④时椭圆且231≠<<m m ; ⑤时双曲线或31><m m 15. 16.略 17.17218.θcos 2222mn n m l d ±--= 19.(1) 45;(2) 90;(3)55- 20. 45 21.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