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学科:化学;任课班级:九年级;任课教师:陈兴洪;2017年9 月 1 日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二、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2、化学发展史三、学困点和易错点:1、化学发展史2、化学研究的对象四、教学活动:五、板书设计:2六、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二、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三、学困点和易错点: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3)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3、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二、考点:1、二氧化碳的特性2、氧气的检验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6、排水集气法三、学困点及易错点: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课后活动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复习完成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2、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3、熄灭后: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
反应表达式: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二、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1、猜想与假设2、收集证据 3实验探究 4、得出结论 5、交流评价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六、板书设计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烧杯、量筒、二.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1) 液体的倾倒(2) 用量筒取用液体(3) 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三)洗涤仪器(四)连接仪器装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五)托盘天平的使用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左物右码)七、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对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二、教学重点、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课中活动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空气的组成汞+氧气氧化汞2Hg +O22HgO氧化汞汞+氧气2HgO 2Hg+O2↑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阅读P26第一、二自然段,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做的实验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记忆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课后活动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2、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完成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的注意事项:红磷一定要过量;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
(3)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5) 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1、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氮气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A、无毒无害B、价格便宜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制霓虹灯四、保护空气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有害气体烟尘3、空气染污A汽车尾气 b工厂废气 c矿物燃烧产生的气体4、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酸雨)一氧化碳(CO)(有毒)七、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4)学习运用实验与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的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二、教学重、考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1、氧气的性质2、有关的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课后活动1、完成有关作业2、复习“空气”3、预习“氧气”1、完成有关作业2、复习“空气”3、预习“氧气”六、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二、氧气的检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1、硫与氧气的反应: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都产生有刺激味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 + O2 SO2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的原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C + O2 CO23、铁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Fe +2O2 Fe3O4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防止产生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归纳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是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等。
七、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