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化机系
执笔人:孙玉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文化
2.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3.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4. 总学时:32学时
5. 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的民族性、汽车的诞生过程、汽车的分类、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 VIN 码、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发展的六个里程碑、汽车业界著名人物的业绩、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博览会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概论(1学时
讲述课程地位和作用;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法。
2.第一章汽车地位(4学时
讲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谈汽车;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汽车概念、定义及分类;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汽车史话(4学时
讲述汽车的萌芽阶段; 汽车生产的三次变革, 掌握第一辆汽车以及柴油机的发展; 掌握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4.第三章汽车外形和色彩(3学时
讲述汽车外形及汽车色彩。
掌握汽车色彩对汽车的使用功能; 汽车的使用环境; 汽车的使用对象;汽车的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的影响。
5.第四章汽车公司和商标(6学时
讲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能够
识别各汽车公司的商标及其含义。
6. 第五章汽车名人 (4学时
讲述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亨利·福特、威廉·杜兰特、阿尔弗莱得·斯隆、沃尔沃·克莱斯勒等的事迹。
掌握他们对汽车工业的贡献几深远影响。
7.第六章汽车运动 (2学时
讲述汽车运动的起源、汽车运动的种类、汽车运动冠军车手、赛车和车队、汽车运动的魅力。
掌握汽车运动的种类,掌握 F1赛事等。
8.第七章汽车花絮(2学时
讲述蒸汽汽车的由来等汽车史传; 汽车新旧分类法及汽车命名法。
掌握汽车分类, 了解汽车命名。
9.第八章汽车公害 (2学时
讲述汽车排放污染的成因以及相应标准; 汽车噪声成因以及相应标准; 道路交通的公害。
掌握环境、能源、安全和畅通为汽车技术管理的四大课题对汽车发展的影响。
10.第九章汽车未来 (4学时
讲述汽车质量轻量化;汽车燃料多样化;汽车控制电子化、智能化。
掌握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四、考核方式
考查
五、成绩评定
五级评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拓展知识面, 培养和提高综合专业素质。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学会查找汽车专业文献。
培养热爱汽车专业的感情, 激发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信心。
激发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学会自主学习专业课的能力, 培养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素质。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郎全栋《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参考书:[1]俞宁曹建国《汽车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庆生《进入汽车时代》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