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7.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围绕着“以和为贵”的主题开展活动,请你参与。
(1)补写哲学名句。(2分)
有专家认为下面作文题目体现了孔子“和”的哲学思想。请据此补全名句内容。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
6.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①,君子好逑。(《关雎》)
②蒹葭萋萋,。(《蒹葭》))
③,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④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⑥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⑦,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⑧语贵含蓄,诗尤如此。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比喻婉转求荐的诗句是“,”。
B.人类一直试图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的“世外桃源”,孔子在《大道之行也》中阐述的“大同世界”,都表现了这种构想和憧憬,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C.精彩的演讲风格各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风趣幽默,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慷慨激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庄重典雅,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准确严谨。
⑥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悄悄地爬向那只蝉,突然手一扑,捉住了,满心欢喜!他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于是,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箩上,蝉只能围着提箩打转转了。
⑦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从牵面房出来时,两只提箩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婶家那个暗花提箩,好像浅得更厉害!
D.春节之后,江苏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雨雪交加。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解说: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
B.鹏之徙于南冥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说:这句话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迁徙作类比,说明事物都有所凭借。
(3)阐述设计理念。(4分)
仔细阅读左边这幅公益广告的图片部分,简述其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根据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名著内容,完成第8题。(12分)
8.(1)任何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结局即使悲壮但绝不可怜。《苏菲的世界》中自称为“雅典的牛蝇”,献身真理的哲学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的,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描写的精神巨人、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和他的精神导师,都是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真正英雄。(5分)
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
12.翻译句子。(6分)
(1)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3.文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4—17题。(11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7
一、积累运用(3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归省(xǐng)羁绊(pàn) 幽悄(qiǎo)戛然而止(gā)
B翩然(piān)缄默(jiān)龟裂(jūn)销声匿迹(nì)
C寤寐(mèi)蛮横(héng)缅怀(miǎn) 强词夺理(qiáng)
C.《读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中级以上知识分子编辑的一本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解说:这句话句式杂糅。
D.安塞腰鼓天衣无缝 暴风骤雨 怒不可遏
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4.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追忆逝水流年是作家的天性。鲁迅的小说《社戏》,讲述了去赵庄看戏的故事,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眷念;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生而为人,就应内外兼修,秀外慧中,既需要颜值美,也需要精神美。
14. 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5.第①段从“颜值高者处处沾光”的现象谈起,有什么作用?(2分)。
16. 请简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7.第一段加点的“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⑧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偷面了?连生看了看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一轮白花花的太阳,毒毒地炙烤着大地。他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二婶家的面不能少!二婶像母亲一样爱自己,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连生看看自家的提箩,又看看二婶家的提箩,弯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的面浅了。
①【甲】段的“亲爱的”或【乙】段的“好姑娘”指,文中医生的“病情诊断”是。(2分)
②主人公准备“大干一场”,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2分)
③这两个翻译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请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简述理由。(3分)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①过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②,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①泉州军:唐末泉州割据扰民的军阀部队。②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天起一连三天不动烟火,只吃冷食。
9.(1)这首诗的第二、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析。(3分)
(2)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白居易的《卖炭翁》有什么异同?(3分)
(2)阅读下面名段的两个翻译版本,回答问题。(7分)
【甲】“放心吧,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大干一场,偏偏要向权威的结论挑战。虽然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是正确的,但因此而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完全错了。咱们走着瞧吧!”
【乙】“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注】①妍燠(yù),暖和。②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③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④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⑤瓴,瓦沟。⑥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⑦沾醉,大醉。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类腐木根() (2)寺僧具煮茶醅酒()
1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五)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8—21题。(15分)
换面
①母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脆嫩的回声就像小鸟般扑楞着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
②连生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随连生一路叫过来。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去换面吧,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连生一把提起那两个装了麦子的提箩,高兴地出门去了。
④勤养心,可增色。清朝学者萧抡说:“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养心,就是涵养心性,强健心智,净化心灵,端正心术,保持精神健康。可通过读书、教育、反省、觉悟来摄取,也可通过效法先贤、追慕英雄来植入。具体来说,自强不息养进取心,寡欲戒贪养洁净心,宠辱不惊养平常心。心养好了,营养丰富,自然会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子(孔子)曰:“君子,小人同而不和。”
(2)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2分)
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来自亚洲全部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352位会议代表共同出席大会。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③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箩,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一点一点地往上爬。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大步往前走。蝉得到机会,“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连生想再去捉蝉,又怕耽误了换面,看了一阵,不舍地转身走了。
④面房很快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二先生人品好,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又牵得一手好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又瓷实,很好吃。人们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也平添了几分滋味。
⑤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过来招呼说,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然后有条不紊地称麦倒麦,称面装面。很快忙完两份面。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提着两提箩面,连跑带跳地往回赶,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蝉在叫。听到蝉声,连生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树上看。
⑤广见闻,可添彩。人生要多游历,行万里路,遍览大好河山,可淡看云卷云舒;多经事,历千般苦乐,“惯看秋月春风”,能做到宠辱不惊。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可“一览众山小”,开阔心胸;身影留得名胜古迹,能“坐看云起时”,荡涤污秽。唐人张说,被贬岳州,因饱览大好江山,贴近黎民百姓,诗文进步神速,佳作迭出,精妙奇美,人亦显得神采不俗,气势豪放,骨骼清奇,面容姣好,被时人誉为“得江山助”。见多识广的人,不会大惊小怪,走南闯北的人,不怕大风大浪,他们的脸上平静、安详,呈现出一种成熟稳重的美。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②然如浮屠氏③。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④,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⑤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⑥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⑦。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李孝光《雁山观石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