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第一节主要养殖方式:1、粗养放养密度一般为5尾/米2以下。

虾塘面积较大,一般10~30公顷(150~450亩),平均水深较浅,设施简陋。

粗养不需投饵,完全依靠水域的天然生产力来达到生态平衡。

这种生产方式通常是一年中多次投苗,连续生产,很少换水。

产量一般为200~500公斤/公顷/年。

粗养的优点为生产成本低,污染轻,很少发病;缺点是产量低,鱼害等严重。

此种养殖方式新建池塘已较少采用。

2、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虾法,是在粗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适合对虾生长的生态环境。

放养密度一般在5-15尾/米2,虾塘面积一般在2-10公顷(30-150亩),产量一般为750-1500公斤/公顷。

半精养虾塘的设施条件较粗养相对好些,放苗前需清塘除害,前期以施肥繁殖基础饵料为主,中、后期辅以投饵。

此种方式山东以北的省份还较普遍。

3、精养较先进的养虾模式,我国南方沿海及台湾省等地多采用此种方式。

精养虾塘投喂配合饵料,且对饵料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池塘面积较小,一般在1.5公顷以内(多为2~10亩),要求虾塘能够完全排干,水深2米以上,设有进、排水系统及增养设备。

精养虾塘的放养密度较高,一般在30尾/米2以上,产量可达5000~15000公斤/公顷或更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0年在10个(计14亩)池塘中进行循环水养殖,放苗量为75-13.5尾/米2,共收获南美白对虾14563公斤,平均亩产1040公斤,最低亩产811公斤,最高亩产1482公斤。

2001年海南文昌的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的亩产达1590公斤。

4、超精养又称工厂化养虾或集约式养虾。

超精养虾池一般在陆地修建的圆形或跑道式水泥池,面积一般在500~2000米2 ,能自动排污,充气,常流水,日换水量可达100~300%。

超精养方式的放养密度大,一般200尾/米2以上,产量可达3公斤/米2以上。

德国Mega Fisch公司室内高密度养虾产量可达13公斤/米2以上。

我国的广西、山东等地也进行了工厂化养虾,仅东营市利用虾蟹类育苗场或鱼种场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面积达15000米2,产量一般为2-6公斤/米2。

青岛胶州市的一养殖户建面积4670米2,池深1.5米三个长方形水泥池,进行工厂化养殖,产量2公斤/米2左右。

我所2001年在中华绒螯蟹繁育有限公司,利用其闲置的育苗车间,放体长1.0-3.0cm 的南美白对虾苗种,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产量2.5-5.5公斤/米2。

不过,此种模式,生长容易分化,生长速度也明显慢于生态养殖,同时,投资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大。

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年养殖2-3茬,甚至4茬,浙江以北地区年养殖1-2茬。

近几年养虾投入加大,养殖方式由粗养向精养、集约式发展,海南的高位池亩投入一般在3万元,工厂化养殖亩投入3-5万元。

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系数为0.8-1.3,虾饲料成本在3-4元,每亩利润达数千元至1万元以上。

高产高效益刺激了养殖面积和投苗量大幅度增长。

第二节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改造1、养殖场地的选择参照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

精养池的面积为2~20亩,水深2~3米左右;半精养池的面积为30~50亩,水深1.5~2米左右。

本种的原产地水温较高,因此南方比北方更适合本种的生长,可以多茬养殖。

因此在南方应加大投资力度,彻底改造旧虾池或建设新虾池,在北方可利用旧虾池进行改造后使用。

2、新建养殖池塘的条件要求新建对虾养殖池应选择远离原有对虾养殖区和城区、水质优良的海岸上,高投资、高标准。

以海南的高位池养殖场为例:在高潮线以上1~2米的海岸线附近,建设每个面积3~10亩的高位养殖池10~20个,水深3米,通过水泥管道从低潮区引水至岸边的蓄水池或井,然后使水通过渠道自流至各池。

每亩池子配备1台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在池边斜坡3~5米处呈环形排列,使能形成环流。

这种虾池地势高,不受潮汐影响,排水清污方便,安全、高产。

每个10亩的高位池建池投入20万左右,单茬亩产300~400kg商品虾,一般当茬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并略有盈余。

3、旧虾池改建的要求将原有的较大虾池改造成为每20亩以下的养殖池和较大的蓄水池。

改造时按照原有池的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蓄水池的位置、面积和进出水方式,但总面积应达到全部养殖池的1/3~1/2。

养殖池中每池配备2.2kW或3kW的增氧机3~4台,水深2米。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投资较少,适于北方地区大型虾场的成片改造。

管理得当,当年即可得到较好的回报。

单茬亩产150~300kg。

由于我国对虾养殖面积大,各地条件差别很大,一些虾池的改造得不到有效资金的支持。

因此,半精养方式仍然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方式。

但是,对旧虾池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最起码的条件应达到:单池面积不大于30亩,储水池面积不小于养殖池总面积的1/3,高温季节可以间歇使用增氧机增氧。

单茬亩产80~120kg。

第三节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清淤除新建池外,所有虾池(包括蓄水池)都要清淤。

在收虾结束后将水排干,普查池底情况,曝晒一段时间后(表层干硬龟裂即可),采用机械或人力将淤泥清走。

2、清理池底清淤后立即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

每亩使用150kg生石灰,均匀撒布池中,并使用人工方式将池子耙一遍。

然后进一层水(盖过全部池底),放置3~5天后放掉。

随后采用边进边排并同时用人工耙底土的方式进行清理作业,使池底剩余的污物随水流出(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放开闸门,使随自然潮汐冲洗的方式,可节省人力)。

同时,进行池坝、投饵台、进排水口处的整修工作。

池底清理完毕后,放水晒池,直至放苗前一个月。

对于酸性土或潜在酸性土的池底,必须进行土质改良后才能放养。

3、进水消毒放苗前30~40日,进水30~40cm,放置3~5日,使池底存留物质(包括处于休眠保护状态的动植物)被海水充分浸润。

然后向池中泼洒含氯消毒剂,每种单独使用的用量为:漂白粉、漂粉精和次氯酸钠均为10~20mg/L(有效氯)。

有机氯种类较多,同一成分的商品名也不同,可仔细阅读说明书,按标定量使用。

投入消毒剂后可用小型水泵充分搅拌水体并冲激池底以加强效果,2~3天后即可放掉消毒水,晒池3~5日。

消毒清除池中的敌害种类有:①、捕食性动物,如凶猛鱼类及大型甲壳类等。

②、竞争性生物,如争食性鱼类、小型甲壳类及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的丝状藻类、水草等。

③、致病性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及病毒的中间宿主等。

4、进水肥池无论精养还是半精养方式都要在放苗之前肥水,肥水的目的是培养繁殖一些有益于虾苗生长的生物群落,包括低栖生物、浮游生物和大型海藻类。

为虾苗营造一个适宜的小生态环境。

也可以向池内移植一些有益的饵料生物。

各地的适宜种类不同,繁殖时间也不同。

因此,进水施肥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可先进水40cm,少量使用经发酵的有机肥(20kg/亩)或尿素(1kg/亩),以后缓慢加水至1.2米,并根据水色和透明度追加尿素,磷肥可使用磷酸二氢钾,保持水中氮磷比例为20~30:1即可,每年应化验一次水源。

通过肥水使池水呈现黄绿色、浅褐色、褐色,透明度30cm~40 cm为宜。

水质调节是养殖好南美白对虾的最关键技术。

对于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应选用淡化至1~3‰(盐度)甚至1‰(盐度)以下、全长1厘米左右的虾苗,对池水最好进行加盐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一般的淡水池塘,每亩投撒粗盐大于100公斤。

水质调节关键是一要所下的海水晶、海水、地下咸水等的质量要好,有全面丰富的营养元素,满足对虾的生长需要;二是在养殖过程中,要利用微生物等净化水中的有害物质,比如氨氮、亚硝酸盐等,保持水质的清新。

海水的营养成分非常复杂,光营养元素便有80多种,如此复杂的配方,只有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加工设备才能做好海水晶的生产工作。

必须注意“盐度”和“食盐”两概念的区别。

“盐度”并不是指水中所含的“食盐”的浓度,而是和水中各种类型的营养元素的总浓度有关。

食盐的成分主要为氯化钠(Na Cl),正常海水中的营养元素除了氯化钠外,还有镁(Mg)、钙(Ca)、铁(Fe)、溴(Br)、铜(Cu)等几十种元素。

因此,单纯使用食盐是养不好南美白对虾的,必须使用模拟海水营养成分而制成的适合于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海水晶。

选购海水晶的标准是:质量稳定,营养全面,价格适宜。

应为虾蟹类养殖专用。

其优点为: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即溶即用;工业化生产,质量稳定,不受天气影响;存储方便;防病效果好,不受天然海水污染及病原的影响;营养全面。

对于盐碱地上修建的池塘,池水可少用或不施用粗盐、卤水。

内陆盐碱地地区的地下渗水一般缺钾离子,养殖用水要适量施用钾盐(氯化钾等),否则,会严重影响虾苗的成活率。

经验上,一般养殖用水的盐度每增加一个千分点,钾盐的施用量就相应的增加6个ppM(即每立方水体多适用钾盐6克)。

放苗前最好试水。

5、生物接种在放苗前的7~10天或在养殖期间,向池内均匀泼洒一种或几种有益的微生物,来处理池水或池底的污染。

常用的生物净化剂有:①光合细菌(PSB)在分类上有4个科:红螺菌、着色菌、绿杆菌、绿色丝状菌。

共同特点是,在嫌气光照条件下吸收各种光谱,利用光能把有机物作为氢的供体,而固定二氧化碳或低脂类有机物作为碳源而生长和发育,其生长过程不产生氧气。

除消除水中的硫化氢、氨氮等外,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B12、叶酸、菌绿素类、胡罗卜素、辅酶等,因而可作为饵料的添加剂,促进动物的生长,预防疾病的发生。

池水中的用量为5~10ml/L,大约每升水中有5兆个细菌。

②硫杆菌其代表的种类有排硫杆菌、氧化硫杆菌。

能使硫或硫杆的不完全氧化物转化成硫酸等物质,并参与水或土壤中的硫循环作用,改良水质或土壤。

当水中积累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时,可在硫杆菌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物质,使水质稳定,有利于养殖。

用法是,将自己分离培养的或市售的硫杆菌液基或固态富集物,以3~5g/m2的用量施洒于池塘底。

③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一种纯氧化氨或亚硝酸盐的消化杆菌科的细菌,分两类:一类是亚消化单胞菌,另一类是消化杆菌。

在水体中,腐生细菌可以把动植物尸体分解成为氨或氨基酸固氮菌等,还可将游离氮变成氨。

而生长在水环境中的硝化细菌却把氨或氨基酸转化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放出热量,使水体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成分。

硝化细菌是靠固定二氧化碳满足对碳素的需求,故在一定条件下引入相应的少量硝化细菌便可繁殖。

④固氮菌水中的固氮菌可分为好氧性和厌氧性两大类。

好氧性的固氮菌如褐色球形固氮菌;厌氧性的固氮菌如巴斯德固氮菌梭状芽孢杆菌。

固氮菌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游离态氮变为可供浮游生物利用的氮化合物—氨,或进而合成有机化合物,或被消化生成硝酸盐。

水中的固氮是海洋和其他水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可在水中其他细菌作用配合下,有效的净化水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