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授信业务说明基本概念客户授信是商业银行综合评价法人客户的经营管理及风险情况,对每个法人客户分别确定综合信用额度,具体包括对客户的本外币贷款、贸易融资、贴现、承兑、担保及信用证等表内外业务。
授信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部授信与对外授信。
内部授信是指对法人客户所确定的内部控制信用高限额度。
内部授信不是计划贷款额度,经办单位不得根据内部授信对客户进行承诺。
对外授信是指根据符合对外授信条件的法人客户的书面申请,综合评价法人客户的全面情况及提供的担保状况,确定该客户在一定期限内可使用的信用额度,并与之签订授信合同。
对外授信的额度不超过内部授信控制的信用高限额度。
授信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基本授信和特别授信。
基本授信是指根据客户基本情况所确定的信用额度,用于客户正常流动资金周转。
基本授信的额度在授信有效期内可循环使用。
住房开发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基本授信管理。
特别授信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市场情况变化及客户经营的临时需要,对特别项目及超过基本授信额度所给予的授信。
特别授信的范围包括:因客户情况变化需要增加的授信;特别项目融资的临时授信。
特别授信的额度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使用。
授信原则与对象对同一法人客户不同币别和各种形式的信用业务统一置于该客户的综合授信额度以内,其授信由各级信贷管理部门审查。
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状况、贷款偿还能力、信用状况及市场环境、风险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综合授信额度。
以信贷资金安全性为准绳,依据本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客户综合授信额度。
客户授信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客户的经营情况、信用状况适时进行调整。
授信操作流程基本规定1、基本授信的有效期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特别授信的有效期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2、授信额度的测定基本授信额度的测定:客户的基本授信额度根据客户的行业情况、法人信誉、资产实力、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信用等级、提供的授信担保能力和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需要量、负债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测定。
对外授信项下的基本授信额度必须控制在客户提供的担保能力范围以内,且基本授信额度用足后,客户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不得超过75%。
内部授信的基本授信额度可视客户的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特别授信额度的测定:客户的特别授信额度根据客户的综合情况及特殊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行性、效益性等因素合理测定。
受理申请197具备以下条件的法人客户,可进行对外授信,并与之签订授信合同: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要求,内部管理健全,无不良信用记录;2、市场开拓能力强、产品适销对路,获利能力较好,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两年在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3、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水平(一般不高于60%),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能保障贷款的偿还;4、企业信用等级在AA(含AA)级以上;5、能提供足额、变现能力强的财产作抵(质)押或具有相当实力、信誉良好的法人担保;6、特别授信项目的投向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项目本身盈利能力强。
客户申请对外授信,需提交以下资料:1、《授信申请书》;2、经年检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贷款证(卡)、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或证明;3、经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前三个年度的年终财务报告及近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4、合法合规的董事会决议;5、担保资料保证人有效的法人营业执照,近期财务报表及保证人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权处分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以及抵(质)押物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估价、保险证明文件;6、外汇业务授信应根据有关外汇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供相应的资料;7、特别项目融资项下的中长期基建、技改贷款的授信还应根据规定提供有关资料;8、其他认为需要提供的资料。
授信调查经办部门在收到授信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信贷人员负责按贷前调查的有关规定对客户进行授信调查,写出全面、真实、详细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客户基本情况、行业情况;2、组织架构及关联企业情况;3、近三年工商登记、变更情况;4、客户信用状况;5、法定代表人及主要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品行;6、客户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情况,正常流动资金需要量及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分析;7、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8、企业信用等级;9、授信用途及结算情况;10、授信的担保情况。
特别授信还应重点调查授信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行性、盈利性预测、实际资金需要等内容。
完备数据及最高授信限额初算调查人员搜集并初审相关资料后,依据各行自身的模型计算最高授信限额,对计算发现的欠缺数据进行完备,得出最高授信限额初算结果。
授信审查信贷经办人员按照授信要求,填写授信审批表,明确提出授信的类别(即内部198授信或对外授信及其项下的基本授信或特别授信,下同)、币别、额度、品种、有效期及收费标准,并附有关送审材料后逐级送审。
审查部门必须根据授信项目的送审材料及有关情况对客户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综合分析,对项目评价正确度、担保可靠性、授信类别可行性、数据采集准确性、额度计算准确程度等进行详细审查,审查通过后,按贷款审批权限送批。
授信审批按照授权或转授权范围和权限进行审批,对超过审批权限的,在履行审查职责后及时上报上级行审批。
授信的审批程序比照贷款的审批程序进行。
外汇授信额度折合为人民币按报批日的中间价计算。
授信合同的签定对外授信经有权审批人批准后,经办单位应与受信客户签订《基本授信合同》或《特别授信合同》,并办妥有关担保手续。
经办单位与客户签订授信合同并办妥有关授信担保手续后,在对外授信额度范围内办理有关各项信贷业务除不必再签订担保合同外,其他可参照正常的业务程序与要求办理。
已签订对外授信合同范围内的日常各项信贷业务的审批依据各经营机构的授权权限进行。
授信额度内的日常信贷业务,经办行应在办理后将业务情况和有关材料报授信审批行的信贷管理部门备案。
内部授信是内部信贷审批管理的一种形式,不据此与客户签定授信合同。
授信的管理各经营机构与客户签订授信合同后,应及时了解客户使用授信的计划,并合理安排资金和规模,确保客户的需要。
授信额度的审批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授信总额度和总额度项下的本外币贷款、贴现、承兑、担保、信用证等各项业务予以明确。
经办单位应建立授信的台帐,对受信主体使用授信额度的情况进行监控;同时,要密切注意各种金融风险和受信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加强授信后的检查,适时审慎调整客户授信额度。
在授信实施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应及时调整或者取消授信额度,并履行报批手续。
1、受信客户发生经营困难和风险;2、市场发生重大变化;3、用于担保的抵(质)押物价值或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发生变化;4、受信客户法定代表人变更或经营班子发生重大变化;5、受信客户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6、受信客户涉入或即将涉入诉讼、仲裁或其他法律纠纷;7、受信客户的借款发生逾期、欠息;8、其他增加授信额度风险的情况。
现场检查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1、检查方法①查阅授信业务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被查行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管当局的要求进行比较;②查阅授信职责分工有关文件及岗位责任制,查看各岗位的分工情况;③查看授信审批会议记录。
1992、风险提示①未建立授信管理制度、授权、转授权制度、授信检查制度等;②未建立规范的授信管理操作规程或实施细则;③未建立完善的授信审批监督约束机制;④未建立健全的授信岗位责任制;⑤岗位分工不合理;⑥现有授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规定和监管当局的要求不符。
授权管理1、检查方法①查阅各级授权和转授权书;②查看授信审批档案,与授权转授权书对照。
2、风险提示①未核定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②未对分支机构授信业务进行授权、转授权;③对分支机构授信业务的授权、转授权不全面、不完整;④超范围转授权;⑤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基础工作1、检查方法:查阅授信业务台账及档案资料。
2、风险提示①授信业务档案资料不完整;②授信业务未进行台账管理。
合规性受理和审查环节1、检查方法:调阅最高授信额计算表、基础资料等业务档案。
2、风险提示①未按要求搜集授信资料;②不按实际数据录入信息,调控最高授信额;③直接更改最高授信额度;④隐瞒对授信有重大影响的业务数据。
审批与合同管理环节1、检查方法:调阅授信审批业务档案资料。
2、风险提示①审批流程不合规,逆程序、减程序、越程序进行审批;②超越授权审批;③按内部授信与客户签定授信合同。
后续管理1、检查方法调阅授信业务后期管理档案,审查业务合同、审批表等,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
2、风险提示①未按要求每年对授信额度进行1次调整;②出现规定情形未及时对授信额度进行调整;③调整授信额度未履行报批手续;④未建立授信审批管理台账或调整事项不登记台账。
200监督检查1、检查方法:查阅内审及业务部门的检查报告及有关整改报告。
2、风险提示①未建立定期检查制度;②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未覆盖到授信管理;③对查出的问题没有适当处理;④对稽核建议的落实整改不够及时。
201业务操作流程图202现场检查流程图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