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极其重要手段。

一个人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成为获取知识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那么,何谓阅读习惯呢?它就是经过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阅读行为。

它一经形成,势难改变。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非常重大。

叶老曾说过:“所谓读书习惯指自己能够读,自己喜欢读而言。

”他特别强调了以自己为中心的“能够读”和“喜欢读”——其实告诉我们,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引导“喜欢读”和训练“能够读”等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养成爱读习惯
兴趣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和个性特征,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

兴趣的浓淡决定着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养成小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

现行语文教科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美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学生一拿到就爱不释手。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让学生首先对课本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并逐步扩展到爱其它读物。

在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教师要趁势把他们的兴趣引到阅读上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其它课外读物。

这样做虽有一定难度,但让学生踮起脚尖摘桃子,正是让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起来并能持久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凡事都爱问为什么,对于需要自己动脑又力所能及的问题,总想尝试解答。

一旦他们的答案得到肯定,就会十分愉悦,这种心理感受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注重方法,养成会读习惯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阅读方法。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才能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及读物内容的方法,即“读——思——查——议——品”。

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由教、扶到放的方法,教学生动嘴、动脑、动手并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泛读、精读、速读、听读等。

还要培养学生准确而快速地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好习惯。

叶老还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及为善教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以点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训练,
使学生获得纯熟之功。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以课内阅读为基础进行培养,扩充学生知识领域。

先要引导学生从自读课本入手,读与课文有关的或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读物,如配合各年级小学生学习的报刊、各种童话、寓言故事。

让学生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课阅读习惯培养要注重“放”,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可适时开展“读书会”、“读书竞赛”、“评选阅读大王”、组建“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等活动。

教师要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由摘抄词句到摘抄片段,由总结内容到总结写法,让读书笔记成为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园地,使他们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另外,课外阅读要与家长配合,共同管理,以促进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

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多元化。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决不能忽视学生科技阅读习惯的培养,如电视阅读、电脑阅读等。

要让学生在各类阅读中逐渐掌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能够读”的好习惯。

三、加强训练,养成善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

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即阅读各种读物,才能练就阅读的技能,才能培养良好的阅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实现。

因此,教师要增强训练意识,把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切实摆到重要位置,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在教给阅读方法的同时,更要加强阅读训练,使之有善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用普通话朗读,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断读、不重复等,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调准确、富感情,然后进行耐心的示范指导,使要求一一落实到位。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训练方法要多样化,让学生对阅读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能读、会读、善读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