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2012级学年学期:2012-2013 -1考生学号:M12130500011 考生姓名:高翔考生专业:设计学-----------------------------------------------------------------------------------------------------------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文献综述一、前言《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
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
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笔者想通过对浪漫主义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简·爱》中的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
作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简·爱》和浪漫主义在同一个大环境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
《简·爱》中的很多场景描述,都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不仅仅是从文学手法上,甚至是在描述的场景的色调,背景,冷暖度,角度以及人物表情上等等视觉因素上,都深受当时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一)国内国内对《简·爱》研究,以文学作品中文学分析研究居多。
现在社会越来越在偏向视觉效果,对多种文学作品的视觉效果分析,能更好的使一个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一个作品所属的时代风格,才能让读者以作者的视点去看一个作品,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作品。
国内对《简·爱》相关研究的文献有:潘红的《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袁敏的《<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美学追求之比较》,李佳玉的《从<呼啸山庄><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曾雪梅的《<简爱>中的妇女“陈规形象”》,对浪漫主义的相关研究有张觅的《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童话艺术精神之浅探》,张鑫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阅读伦理与女性创作》,张旭春的《现代性:浪漫主义研究的新视角》,赵燕华的《浪漫主义绘画》讲述了18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了与提倡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相对立的精神,这种精神注重感性轻视理性,注重个性的发展,富有想象和神秘的梦幻,浪漫主义由此诞生了。
在18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浪漫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成为席卷欧洲各国的广泛而持久的一场文艺与思想的变革。
在创作方法上,浪漫主义在客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主观的感性;在表现的语言上,比较奔放洒脱自由。
浪漫主义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近代史上涉及到西方各个领域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变革,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和思想。
发生在十九、二十世纪历史进程中的其它转折都不及浪漫主义重要,而且它们都会受到浪漫主义深刻的影响。
不仅是思想史,就连其它有关意识、观念、行为、道德、政治、美学方面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主导模式的历史。
任何时候观察一种独特的文明,你都会发现这种文明最有特色的写作以及其他文化产品都反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支配着写出这些东西的画家、谱出这些音乐的作曲家。
著作有毛宁的《.浪漫主义时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等等除上述资料,还有袁泉、王洛勇领衔主演的话剧《简爱》,向我们还原浪漫主义名著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浪漫主义名著的探讨。
话剧《简·爱》是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推出的首部原创话剧,也是大剧院首度尝试将西方文学经典搬上话剧舞台。
作为大剧院原创话剧开山之作,《简·爱》不仅将是2009年度大剧院戏剧场的最重磅“戏码”,更是大剧院继歌剧《图兰朵》、京剧《赤壁》之后,重磅打造的又一部标志性“驻院剧目”。
大剧院新闻发言人,也是该剧监制的邓一江先生表示,作为历经百年的经典文学作品,“简·爱”是不允许被怠慢的,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要让话剧《简·爱》向着那个高度看齐。
作为大剧院今年剧目生产的一部重头大戏,《简·爱》将被力图打造成为一部像京剧《赤壁》一样质量高、口碑好、票房红的剧院经典品牌。
为不辜负《简·爱》这部矗立文坛百年的经典作品,大剧院早在剧本酝酿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的剧本审委会,由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挂帅”,来自中戏的两位重量级教授廖向红与张先鼎力加盟,严把剧本关。
阵容方面,力邀著名话剧导演王晓鹰执导,袁泉、王洛勇倾情演绎,用诗意与灵动的话剧语汇重现《简·爱》历久弥新的人格与艺术魅力。
(二)国外1.浪漫主义思潮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
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
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
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
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
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
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
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
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
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
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
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
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
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
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2.浪漫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希望突破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宗教对精神的禁锢,要民主、要科学、以人性冲击神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在文化领域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