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语文s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语文s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

梳理问题。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五、作业: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

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嗵——嗵——嗵!”“冬——冬——冬!”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第三课时(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2、出示儿歌:《春雨》。

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板书:精神美(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三、总结全文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教学反思:2 瀑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三、课时安排 3课时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片课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

(板书课题:1、瀑布)(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

检查读书情况(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

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 (板书:远——近)3.学生质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质疑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4.本课总结(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

)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

)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播放课件)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

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第三课时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

(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第一小节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

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板书:叠。

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

”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是什么样的声音。

(播放课件:句子)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

(海浪声、松涛声)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

板书:激动)第二小节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桌互学)2、汇报。

指读,评议。

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

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

)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

引申为“衬托”的意思。

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

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惊讶的情景吧。

(播放课件)第三小节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

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

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

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

”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

)(课件:屏)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