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届财会信息化大赛

第九届财会信息化大赛

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初赛试题(本科组)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答:本题解答如下(1)企业总体战略的主要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

①企业发展战略强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以求得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的方向发展。

发展战略包括一体化战略、密集型战略和多元化战略。

②稳定战略,又称维持战略,是指限于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在战略期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上的战略。

③收缩战略,也称撤退战略,是在那些没有发展或发展潜力很渺茫的企业应该采取的战略。

(2)通过分析,浙江SUNHJ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发展战略,公司加快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坚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导向,贯彻“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从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转型,从供应商向运营商、服务商转型”的发展思路,取得显著进展。

(3)原因:外部原因:①经济环境:2012年虽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社会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健康诉求的提升,使得商用中央空调尤其是节能健康型空调以及工业空调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②产业趋势:虽然受宏观经济影响和新兴产业的特性,光伏产业的发展会出现波动,但总体趋势会是盘整向上。

③政策环境:中国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2015 年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内部原因:①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市场业绩突飞猛进,基础雄厚。

②新能源业务加快推进,公司成功入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首批企业名单。

③核电暖通系统集成取得突破,成功中标超市和冷库冷链产品招标项目,海外并购为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4)目的:①公司采用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更快地占领新市场,拓展企业业务,延伸产业链,抢占市场先机;②加快推进新兴产业,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③公公司前瞻性把握了未来发展转型的重点方向,结合当前已取得的升级转型成果,将坚定地按照从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人工环境系统解决方案转型的发展战略,继续深化产业升级转型,逐步实现企业愿景目标;④立足做精做强核心传统业务;⑤重点提升运营效率,提高运营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经营品质。

(5)评价战略成功的标准:①一致性。

战略的一个关键作用是与企业的活动相一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一致性是司空见惯的。

第一,协调和计划上的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还是人为因素所致?如不是人为因素,那可能是因为战略的不一致所造成的。

第二,企业中某一部门或单位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另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失败?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战略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第三,尽管权力下放,作业上出现的问题是否要继续上交企业主管人员来解决?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战略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第四,战略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②和谐与适合性。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解决好两个问题:即企业必须配合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同时与其他试图适应环境的企业相竞争。

第一,战略选择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处理了战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二,战略是否善用了企业的优势和机会?第三,战略是否与目标相一致?第四,战略在处理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方面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③可行性。

在企业设备、人力和财务资源制约因素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推行所制定的战略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有解决问题或者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特别能力?第二,企业是否有实施战略所必备的协调和综合能力?第三,企业是否有实施战略所需的资金?第四,企业是否有能力达到预期的水平?第五,企业是否有能力应付竞争对手的行动?第六,企业能否获得必须的材料和服务?④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意指战略是否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相一致: 第一,财务风险变化如何?第二,战略会对资本结构产生什么影响?第三,所考虑的战略是否适合现行的系统?是否需要大幅度的变革?第四,在多大程度上战略会影响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五,战略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和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⑤优势性。

竞争优势一般与下列三个问题有关:较多的资源、较强的技能或者较有利的地位。

前两个因素代表了企业强于或优于其竞争对手的能力。

根本的问题是:哪些技能和资源占竞争优势?地位优势可以通过预见能力、较强的技能、较多的资源或运气得到,一旦具备了这种优势,企业可以维持其地位优势,应该提出以下具体问题:第一,战略是否能通过提供值得信赖和可靠的产品与服务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声誉?第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战略是否有助于企业积累独特的经验?第三,战略是否能使企业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主要的顾客?(6)优点:①可再生能源业务市场业绩突飞猛进,新能源业务加快推进,核电暖通系统集成取得突破。

②海外并购快速切入硅控制微电子领域,强化了制冷配件产业三代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布局,加快了从单一功能执行元件向系统控制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并为向更尖端前沿的智能控制领域延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③热工业务将在立足于内部制冷业务配套的基础上,开拓化工、核电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细分领域,巩固行业地位。

④资源价格的持续走高和中国社会节能减排的迫切性,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给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新产品、绿色冷链等业务带来了发展良机。

缺点:①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通货膨胀因流动性或将维持高位、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可能性不大、房地产政策短期不会放松、人力成本将持续上升。

②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游市场需求与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③公司劳动力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④随着国外市场开拓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泰国生产基地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汇率的波动将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1.答:本题解答如下(1)背景:①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②美国商务部颁布反倾销税令,规定美国进口商自2008年10月22日起进口的本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SUN禾田金属有限公司销售的截止阀产品,应按12.95%的倾销幅度向美国海关缴纳反倾销税,直至下一次复查后裁定新的倾销幅度。

③2011年5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第一次年度行政复审初步裁定结果,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SUN禾田金属有限公司倾销幅度为38.25%;④2011年11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第一次年度行政复审终裁结果,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SUN 禾田金属有限公司倾销幅度最终裁定为9.42%,美国海关将根据此结果结算应缴纳的反倾销税,因此自反倾销原审初裁结果公布以来,浙江SUN禾田金属有限公司预缴的反倾销保证金与应缴反倾销税的差额将予退回,并且在第二次年度行政复审终裁结果公布之前(第二次年度行政复审已于2011年5月份启动),浙江SUN禾田金属有限公司对美国出口方阀将按照9.42%的税率向美国海关预缴相应保证金。

(2)原因:①外部原因:第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世界各国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国家甚至爆发了债务危机。

各国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刺激本国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因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第二,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认。

这些国家仍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转型国家。

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不是以中国国内的价格为依据,而是由进口国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倾销幅度,并且在选择替代国时故意选择与中国实际情况差距甚远的国家。

其结果是中国被认定为高幅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从而迫使中国商品不得不退出该市场。

②外部原因:第一,中国企业的出口策略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大部分仍集中在投入少,见效快、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领域。

由于中国的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产品成本相对较低,较易进入国际市场。

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指引,重复生产现象突出,造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市场集中在西欧和北美,导致一旦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国内企业便又集中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从而造成该商品连续被提起反倾销。

第二,我国企业应诉不利。

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至少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如此一来,进口国便可利用对其更有利的数据判定我国反倾销成立,迫使我国退出该市场。

我国外经贸部早在1974年就颁布了《关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规定》,规定了出口商与生产商应积极应诉,不参加国外的反倾销案件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其部分或全部的外贸经营权并处以罚款。

而且,鉴于应诉情况并不理想,1997年外经贸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的通知》,但中国企业仍不乏不应诉的情况。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反倾销诉讼成本较高,一个企业无法独自承担20万到50万的诉讼费用。

所以我国反倾销案件的80%以上均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更使进口国企业肆意妄为。

(3)措施:①从政府角度看:第一,正确认识反倾销的本质。

我国政府应引导我国企业认清反倾销的本质,不应总是在遇到反倾销指控时,对我国的倾销行为作自我检讨,而应主动参与到反倾销诉讼中,争取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公正的待遇。

第二,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我国反倾销立法起步较晚,起初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尽快加以弥补。

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反倾销的策略及技巧才能在国外提出反倾销诉讼时应对自如,同时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第三,推进经济改革,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

在国外反倾销措施中,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是造成定案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也是他们对转轨型国家实施反倾销的借口。

尽管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的自由度、市场的开放度、西方国家所说的私有化程度已经超过某些所谓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仍存在,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仍没有完全建立,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执行,企业仍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

因此,只有进行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才能使西方国家取消对中国的一些歧视性规定。

第四,主动对外沟通,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中国政府应利用国内外媒体加强宣传攻势,大力宣传我国市场化进程,并可以委托国内外有关专家或权威机构对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程度进行鉴定,增强说服力,避免歧视性待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