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
?营卫二气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 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 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 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营气与卫气分 之为二,合二为一。
?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2.精的施泄
?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①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 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②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 生命。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
先天 之精

脏腑 之精
后天
之精
生殖 之精
濡养 脏腑
化气 化血 化神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
量的功能,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控摄血液在脉中运 行,防止血逸脉外。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血主濡之”。 ?反映在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和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 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 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
?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 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 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 一。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中精与气概念的区别
?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说: “人始生,先成精。”
?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
?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 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2019/11/10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是气化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与宁静作用(阳气的兴奋、促进与阴气 抑制、调控作用:生长发育;脏腑的功能; 精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
?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与阴气:维持体温恒 定;维持脏腑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液的贮 藏运行输布)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运动等方面。 (二)化神 ?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第四节 津液
?中医学的津液学说,是有关人体内津液的 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及其与脏腑、精、 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
人体之精的层次
?广义之精: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本始含义) ?一般意义的精: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只含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脏 腑之精。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精的代谢过程,分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等 三个不同而相关联的阶段。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心肺
2019/11/10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中医基础理论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
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 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 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2019/11/10
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
理活动。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
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
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参见伤寒的麻黄
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证)。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营气与卫气的运行
营气与卫气的运行应是:相偕而行,昼行于 阳,夜行于阴。昼则卫气起主导作用,夜则 营气起主导作用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节 血
?研究血的生成、运行、功能及其与脏 腑、经络、精、气、津液相互关系的 理论,即是中医学的血学说。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 之精
后天

之精

脾为生 气之源
自然界 清气
2019/11/10
元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中医基础理论
一身 之气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1. 脾胃(中焦脾胃受气取汁,化为水谷之精) 2.心肺(奉心化赤;肺吸入清气) 3.肾(肾精化血)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血液化生示意图
饮食 水谷
脾胃之气
水谷 精微
中焦 受气 取汁
营气 津液
清气
肺气 心气
心脉
肾精


肾气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 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 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 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 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元气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先 天之精(元精,真精)化生,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原动力。与肾气的概念类同。
(一)精的生成
?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 之精之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已 经在肾藏精中讲过,此处从略。)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
分比例的不同。 ?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
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 之精的成分。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 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 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 现象的观察,也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 和影响。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或 “气”,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呼吸道
助肺司呼吸
宗气
心脉
助心行血气
丹田
资助先天元气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营气与卫气
营气
卫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
概念 有营养作用的气。
有保卫作用的气。
营气属阴,又称营阴。 卫气属阳,又称卫阳。
生成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分布 行于脉中
行于脉外
化生血液 功能 营养全身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 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
?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形成出血, 称为“离经之血”。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水谷之精及其化生
的营气和津液。 ?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二)相关脏腑功能
2019/11/10
中医基础理论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一个部分, 一身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 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这些气是构成 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推动和 调控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相关主题